“我挺向往山水田园的。”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正大言不惭的坐在空调暖气十足的办公区喝着外卖小哥送来的热乎乎的咖啡。享受着都市生活带来的便利,向往山水田园的安逸,梦想很大,野心很足,行动有余。但向往是真的。
我生活在都市里,和千千万万的年轻人一样,没什么差别。芸芸众生都这样生活着,也没有人问为何人要这样,或许有人问过,但很少有人得到答案。人总是不知不觉的被环境所影响,在大的环境里适者生存,而在都市生活,你得有病,这病不致命,不需要就诊,也无大碍,只是得有着这病,才让人觉得你是真真切切的活在了都市里。
就像是《穿Prada的女王》里所演绎的那样,城市里有无数个叫艾米莉的小助理。也有无数个向往时尚被物欲裹挟的年轻女孩。她们穿上奢侈品服饰,踩着高跟鞋,哒哒的穿梭在这个欲望都市。凭借自己的一份固执努力,顺应外界的一切规则。没个时尚病,都对不起这国际化大都市的地理环境设置。
我身边的女孩子,也有不少得了这种病的。这病费钱费精力,深陷其中的人儿,为了这虚无的外壳,正在渐渐的丧失着自己。我说这话或许偏激,因为我无法身临其境,也无法真切感受这其中的乐趣。我真是做一个旁观者,欣赏着她们的欢乐时光。
我对奢侈品的字面认知起于《小时代》,因为我的高中时代,郭四爷在我心中是神一样的存在。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奢侈品专卖店做过段时间的sales,那时候我的师傅指着杂志手把手的教我每个品牌的具体发音以及当季的流行。那时候是第一次对奢侈品的工艺与制作,以及时尚设计产生敬畏。
但是,拿到现实生活里,穿上奢侈品之后的女孩子,奢侈品就成了她们的背书。一定要反反复复的提到嘴边,一遍一遍的讲出来。
“我这个香奈儿的鞋子哦,真的太金贵了,没穿一次都要掉一颗钻。”
“这个是香奈儿的限量款啊,我特意托人从香港带回来的。”
“我跟你讲吼,这个jimmy choo的鞋子真的超舒服的。我最喜欢她们家的鞋子了。”
“我这件Prada的礼服啊……”
“护肤品啊,你一定要用……”
“阿玛尼的红管和黑管是有本质区别的好么!”
这样的对话,多到写不完。它就真实的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曾经以为《小时代》中的顾里是过度化的角色渲染了,但真的出现在生活之中,我发现这对话一点也不突兀,这对话简直就是在还原生活。
就是说这些话的那个姑娘,用尽自己所赚的钱,疯狂购物,带给自己无限的安全感。她还是一个典型的健康饮食的倡导者。这也是现代生活的年轻人的常患病之一,叫做讲究病。
还原一个真实的场景。有天上班,我见桌上的纸巾用完了,外卖叫了一大包纸巾。为了凑单,特意加了几个卫龙的亲嘴烧。外卖送来之后,我自然而然把卫龙亲嘴烧分给当时边上的同事。然后这个时尚的妹子,突然转向头一脸认真的告诉我,这个东西添加剂太多了,对身体特别不好。“你看看你的脸色呀,这个东西不能吃哒,你没看见我平时外卖午饭都要吃很贵的东西么?”。
我笑笑收回我的小辣条,一个人吃的很开心。后来隔壁的妹子因为工作划分搬走了,有天见她突然从前台签收了一箱卫龙后,分给别人吃,这是后话了。
只是我当时心里的觉得很有趣。有时候,人总要摆出一副我很讲究,我不是个随便将就的人的样子,一边做着随便将就的事情,心口不一却乐此不疲。
还有一种讲究病,叫做打卡。比如打卡某店,这个店一定是在年轻人之中总所周知广为流传的,甭管它口味如何,只要它装修稍加讲究,宣传到位,立马火遍朋友圈。打卡拍照,吃东西,这是必备的。倘若别人跟你提起这个店,而你练它的名字都是陌生的,那你就是一个不in的人。看你的眼神就仿佛看到外星生物一般惊奇,通常会配上一句万能的花“你连这个都不知道……”
“是啊,不知道。”我总是这样回答。
还有一种都市病是高级病。举个例子,即便没人规定,但在大部分人心目中,虽然香水的味道众口难调,但喜欢木香的一定要高级于花果香的,这是品位定位问题。
吃穿住用行,生活中没有可以不用更高级这一个词做比较的。就这样比来比去,选出心中高级的定义,然后沉浸在高级所区划好的方圆里,规矩生活方为优秀。
我把这种种冠以“病”的名称或许欠妥,也有先入为主的嫌疑。但生活在城市里,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要有那么一点“毛病”,就像笑话里讲的,你不抑郁失个眠跟别人都没有共同语言。我就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
这病,怪不得谁。因为无伤无痛,无需吃药,也有很多人不想让这病好起来。
我总觉得我始终无法入戏演绎和病友们一起欢呼,我想内心深处的向往总是不会欺骗自己。毫无保留的坦诚,要先对自己。
因为,我在极简中获得的快乐,远大于一堆名牌堆砌起来的欢愉。
好吧,你也可以说,“因为你买不起”。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