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阅读了此书的三个章节,分别是:第六章写学生故事、第七章写读后记和第八章创作教育类文学作品。第六章节和第八章节表达方法有相同之处,都运用了描述个案实例来具体论证说明。第七章节主要是关于如何写读后记以及教师的阅读规划的意义。阅读完这三个章节后有以下几点感悟
感悟一:写学生故事
没有认真阅读吴松超老师的这本书之前,一直认为写学生故事就是简单的把学生发生的故事简单记录下来。读了这本书,尤其是第六章以后,才发现,原来,写学生故事并不是想象中的这么简单。写学生故事,除了留存岁月影像,保存内心的感动和珍贵情感,还能够探寻出教育的一些内在规律,从一个个学生的成长轨迹中提取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有效方法。叙事,主要从学生个案故事出发,提出和发现问题,进而具体分析,构建解决这一类教育问题的思维模式,并对其教育问题、原因分析、策略方法等进行归类总结,以便日后的教育教学中出现此类教育问题,能提供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感悟二:教育成功的秘密和假教育、坏教育
陶行知先生在《师范生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中写道:“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书中描述的《插班生林可树》的故事,就是好的教育。作者杨聪老师对林可树的理解与同情、宽容、尊重,以及对林可树优点长处因势利导、善于控制情绪、懂得沟通方法使得林可树朝着好的方向在改变。这就是好教育。
书中提到了另一个故事《少年张冲六章》和震惊全国8.19安阳公交车血案中的周江波遭遇的错误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假教育、坏教育导致他们嫉恶如仇,一步步走向犯罪给我印象很深刻。如果,张冲和周江波在成长过程中能遇到好的教育者的点拨和引领,是不是就不会有如此下场呢?我想,这两个故事都是失败的教育导致的结果。通过这两个故事,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好好反思,要多观察学生,研究学生,多看书,走进学生的心灵,帮助孩子解决困难,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教育是良心事业,不能敷衍了事!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如果遇到此类同学,一定不能忽略,一定要去观察学生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多和学生沟通谈心了解学生的困惑,帮助学生把挫折、打击变成磨砺,引导学生把身上的优点和好的品质发挥出来,用于做好事,做善事,让孩子在积极向上的状态中茁壮成长。
感悟三:创作文学作品、校园故事
吴松超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老师们通过洞悉学生的成长烦恼、观察校园里发生的种种故事、把自己想对孩子们讲的,关于礼貌、勇敢、责任、友谊、善良等内容融入到故事中去,再讲给班上的孩子听的文学作品和童话故事,让我茅塞顿开,不禁回忆起过去。我记得在我儿子大概三四岁时,为了教会孩子一些安全、友谊、礼貌、好的生活习惯等,每天晚上睡前都会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儿子听,儿子听得津津有味,每天睡前都吵着要听故事。却没想过,这样的故事,其实也可以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希望下个学期,也能试着去观察了解孩子们的想法、困惑、了解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把自己转变成一个和他们一样大的孩子,创作出适合孩子们听的有趣故事,进而贴近他们的心灵,在思维和情感上激起共振,带给孩子们愉快的学习体验,进而促进教育反思,同时,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培养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