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就是憨厚可爱、营养美味、福气满满的代名词。
大大的耳朵,圆滚滚的身体,傻fufu的哼哼声,让猪猪从古至今都是时尚圈宠儿。
它们被握在了手里,
它们被塑在了罐上,
它们成为了可爱的玩具,
它们是财富的象征。
肥美的五花肉,饱含胶原蛋白的猪皮,Q弹的猪尾巴,让猪猪离开山野,开始了餐桌之旅。
它们被做成了回锅肉,
它们被制成了腊味,
它们成为了美味的下酒菜,
它们是可口的代名词。
猪猪珍贵的理由还有好多。
1、有猪才有“家”
甲骨文中有了象形字“豕”(音“史”,意为“猪”),在隶书中才有了“猪”的字样。在氏族社会,人们分散打猎捕获了猎物之后,将猎物放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关系着人们的存亡,当然是最宝贵的,而猎物中最最宝贵的,就是猪猪了。于是,人们就把“豕”用在了造字中,造了没有猪猪就不行的“家”。
2、祈求风调雨顺
因为猪猪在下雨之前会因为闷热而在泥里打滚,因而人们认为它们和雨水是有关的,因此在这个河姆渡文化的陶钵上就可以见到这样的形象。那时的长江下游的人们用猪猪来祈雨,祈求水稻丰产。
3、重要的图腾
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的代表文物“玉猪龙”,就把猪猪的形象和中国人心目中重要的图腾——“龙”,放在了一起,可见猪猪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4、聪明的头脑
现代科学家们研究表明,猪猪拥有超高的智商,它们能理解一些简单的人类语言和符号,能表达开心或悲伤的情感,能玩迷宫游戏,还能很快学会旋转跳跃闭着眼。并且猪猪也很爱干净,在泥里打滚是因为它们没有汗腺,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体温,并不是不爱干净哦。
据考古学家分析,猪猪与人类相处超过了8000年。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很多关于猪猪的信息,其中我们可以见到很多这样的陶塑。原来当时的猪猪与人们生活的场景是这样的,二楼是人类的厕所,下面则是猪圈。
厕所下还是空的,连通猪圈,难道厕所里掉写下来的……不是……粑粑么?
咦~~~
即使到了今天,有些农村养猪的地方依然沿用了这样的构造。
在人们心目中又聪明又可爱、又保值又饱腹的猪猪,代表了财富,还代表了可口,没有它还不能成“家”,但它怎么就和粑粑住在了一起呢?
据考古学家分析,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下层比较潮湿,猪猪喜欢这样的环境。二是因为传统农业社会需要收集排泄物来做农作物的肥料,而这里就是收集肥料的地方。猪猪再宝贵再可爱,粑粑也不香啊,干脆就把所有的粑粑放到一起吧,便于清理和收集。这才有了这样的建筑方式。
不过,还是想心疼一下猪猪。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