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已过,秋意难平,躺在工旁里看莫言的小说:《晚熟的人》天空湛蓝一片,看不到一丝青涩白云,青风吹拂,吹走了少年梦中星空。
耳中,萧瑟和鸣 阿姨们把一颗颗小树苗栽进泥土里,轻声柔和拍打着细细泥土。
说起来像我们这样农村出生的孩子,总有些对泥土有难以割舍情节。
上中学时读阎连科老师的小说,看到里头有很多精彩的修辞——
新翻的土地里有一股清新潮润的泥土味。泥土味是一种深红色。旺茂的麦茬白亮亮在月光里,散发着温热腻人的白色的香……
第一次读到这种文字时,感觉好奇妙,整个人都读傻了,什么叫“温热腻人的白色的香”?“香”怎么还有颜色,还有温度和触感?可就是这个“温热腻人的白色的香”,那种独特的气味仿佛已扑面而来,将难以描摹的复杂感受精准地传达给我们这些读者,这或许就是大师文字穿透力。
看着莫言的小说有时也是这样的感觉,说不上哪里好,但感觉就是这种如沐春风的美妙
那些看不懂的留着慢慢看,想不明白的留着慢慢想,读书不就在于当下享受嘛!
有人说读书不是为了记住,是为了让人干净
一本书读完可能很快就忘记了,好比竹篮打水,是一场空,但是竹篮经过一次次水的洗礼,会一次比一次干净。
一个人每天看书,可能记不住什么,但是在潜意识里会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有时看着眼前城市,路边散步大爷,心中难免有些感慨,这里的夜市,虽不具备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中那奢华的规模和档次,虽没有城市丽人消费所需的格调品位和浪漫氛围,可在这炎炎的夏日里,也不乏浓浓的乡野气息,成为印刻在人们心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或许在就是人们心中烟火气,月湖桥。
有时夜色很浓,站在两旁树枝高耸入云,所有的村落,树林,坑洼,好象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
站在这样世界中不泛会想起一些难忘画面,那是什么呢? 不知道。
是…你和她走在迷漫晚霞村落,空灵声音传入耳中,那是一种古老却具有穿透性文明,你们坐在街角一头发呆 熙熙攘攘人群中像极了电影里的南京城。
而此时脑中至少有一两个关于她的画面,把你从时光中抽离开来,回到过去。
你站在她家院子里,看着这个虔诚的教徒、忠诚的女人,掀开门口悬挂的花花绿绿的塑料挡蝇绳,闪身进了屋。
我看到院子里影壁墙后那一丛翠竹枝繁叶茂,我看到压水井旁那棵石榴树上硕果累累,我看到房檐下燕子窝里有燕子飞进飞出,我看到湛蓝的天上有白云飘过……一切都很正常,只有我不正常。
近来总感觉有些焦虑,但却不知焦虑为何?
是未来种种不确定性?是人生阶段种种迷从?
是时光超越信息流派?是佳人几许不知为何?
尽管看了很多关于焦虑情绪管理,但焦虑始终伴我一生。
我问:何必痴情于我呢?何曰:生性乃何! 几许? 我问佛!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所谓距离产生美,何曰:吾乃想像之。本来的我我是本来的我吗?不一定。人之所以为人,其最奇特的一点就是,人在家中坐,身前身后门,足不出户,却能领略大好河山,微风拂摇。
感情亦是如此,太过想象加强化的爱,并不是真的爱,平淡后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