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夕四少
我们知道,曹公一贯的笔法是“乐极生悲”,总于大喜处写大悲,花开两朵,齐头并进,多角度叙事。元春省亲一回可算是通部红楼中大喜的隆重场面,但前面冷子兴已经说了此时的贾府“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悲自然是要写的,只是没有写在明处,是千里伏线的悲。
我们看得出来的悲是元妃自幼离开父母,不得享天伦之乐,所以她见到自己的祖母和母亲之后,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后面元妃又对其父贾政说:“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由此可见,元春内心的孤独和悲戚之感,她长居后宫,除了皇帝和身边的宫女,亲人平时俱不得见,心中难免伤感,这是脱离骨肉亲情之悲,是小悲。后面元春点的四出戏,才真正伏了四大悲。
跟家人叙了骨肉亲情之后,元春又命宝玉宝钗黛玉这些姊妹为大观园题匾题诗,这些都忙完之后,就开始听戏。元春一共点了四出戏,这四出戏分别是: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魂》。但我们只是看到了曲目,并没有看到戏文。
对戏曲不了解的人大多不会在意这其中的深意,最多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大致也能得出一个由盛转衰的结论。但若你读过脂砚斋的批语,就不会等闲视之了。
脂砚斋对这四出戏的批语,依次是《豪宴》:《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乞巧》:《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仙缘》:《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离魂》:《牡丹亭》中,伏黛玉死。评完之后又加了一句总述: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这就很值得玩味了,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豪宴》是清初李玉《一捧雪》传奇中的一出。剧本演的是明代莫怀古因玉杯“一捧雪”,被奸邪害得家破人亡的故事。
单从这个戏剧故事来看,已然很明白,自然是暗伏贾家之败,但因后三十回散佚,贾家究竟因何而败,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从元妃点的这出戏里猜测一二,或者也是因为一个杯子?遍读红楼,有一只杯子就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被妙玉弃之不用后来给了刘姥姥的那个成窑五彩小盖钟。
这只杯子最后被刘姥姥带出了贾府,会不会由此生出一段风波呢?我们可以再来看看妙玉的身世。妙玉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后面又说如今父母俱已亡故,但没说因为什么原因亡故,这就可疑了,既然是仕宦之家,若父母亡故了,也不至于沦落到要依靠贾府生活。且后面又借妙玉师父之口交代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仕宦之家的千金流落他乡而又不宜回乡呢?会不会因为做官的父亲出了事被抄家,妙玉因在庵中得以逃脱?
不过联系因玉杯出事导致家破人亡的莫怀古,再联系贾府,一只杯子为什么能导致一个家族败亡呢?自然中间有奸邪小人在作祟。我们知道,《一捧雪》中的奸邪小人是汤勤,《红楼梦》中的奸邪小人是贾雨村。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跟中山狼有关。《一捧雪》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叫汤勤的穷困潦倒的字画匠,因为被莫怀古接济和推荐,得以进入严嵩的门下,但后来汤勤为了献媚于严嵩,告知了莫怀古有玉杯的秘密,喜欢古玩的严嵩就派儿子去讨要,莫怀古给了个假的冒充,结果被汤勤识破,严嵩大动肝火,莫怀古只好逃走。后来几经辗转,汤勤次次都要置莫怀古于死地,莫怀古妻子李雪艳不得不暂时下嫁早就垂涎她美色的汤勤,把忘恩负义的汤勤灌醉后刺死,然后自杀。
对照到红楼梦中,贾府败亡似跟中山狼有关,也就是贾府曾接济过后来翻脸不认人的孙绍组。当然,仍然不排除贾雨村的嫌疑,他也是依靠贾府之势青云直上后来忘恩负义落井下石的中山狼。
《乞巧》是清初洪昇《长生殿》传奇中的一出。说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悲剧故事。这个知道的人多一些,杨贵妃生时享尽荣宠,恩及一门,但最后却不得善终,乱军之中被唐明皇赐死于马嵬坡,一代红颜从此香消玉殒。
毫无疑问,这出戏自然影射的是元妃,此时她也是享尽荣华的贵妃娘娘,但从其判词我们可以得出,她入宫二十年后最终的命运也是死亡,如果按照以前女性十几岁待选入宫的话,元春死时不会超过四十岁,也算是红颜薄命。
对照戏曲来看,元春极有可能是死于宫斗,而宫斗直接关系到由谁坐天下,而谁坐天下又直接影响了贾府的命运。可以说,贾府的命运是跟云春的命运绑在一起的。
《仙缘》是明汤显祖《邯郸记》中的一出。说的是吕洞宾下凡度卢生而使其经荣辱腾达的幻梦故事,卢生在梦中过完了荣辱的一生,醒来后就看破红尘,随吕洞宾升天代替何仙姑天门扫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成语“黄粱一梦”的出处,与红楼梦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既然说到“下凡”和“升天”,说到“度“,自然跟一个人有关,那就是宝玉,它不过是一块顽石,下凡历经一番人世,经历了荣辱和显达,享尽了人间的荣耀,也受尽了尘世的屈辱,大限到了之日,终于开悟。且宝玉的通灵玉上面说了它的三个用处: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所谓的“知祸福”当是在贾府败落之后,宝玉参透人世,因此出家。
脂砚斋的批语是“甄宝玉送玉”,恰恰吻合了太虚幻境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甄宝玉贾宝玉二人互为形影,实为一人。宝玉送玉,皆因大限已到,尘缘已尽。
《离魂》为汤显祖《牡丹亭》中的一出,说的是杜丽娘受苦闷和现实的压迫,因情生梦,最后苦闷而死的故事。这个很多人应该都很熟悉,《牡丹亭》应该是现如今演出面比较广泛的明代戏曲之一。
说到《牡丹亭》自然是林黛玉,我们都知道,黛玉对《西厢记》《牡丹亭》尤其钟爱,且曾在行酒令时脱口而出,生活中也常常脱口而出。而她之所以能接触到这些书籍,皆因宝玉。
从故事情节来分析,黛玉在贾府的经历和其对宝玉的情感,及二人最后的结局来看,与杜丽娘的所受的现实苦闷和压抑,最后为情而死的情节是很一致的,所以这一出戏自然是伏黛玉之死。高鹗整理的后四十回文字回目中亦有“苦绛珠魂归离恨天”之语。
综上,元妃所点的四出戏大有深意,难怪脂砚斋评语说是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因为它讲了四件大事:贾府之败,元春之死,宝玉送玉,黛玉之死。这四件事,每一件都足以引起一场地震,或者可以说黛玉之死直接导致了宝玉送玉,元春之死直接导致了贾府之败。
我所想不通的是,这四出戏明显都是悲剧,对于元春省亲这样的热闹场面,显得格格不入,且有些戏目,按照当时的礼法,是不能演的。那么元春为什么要点这四出戏呢?也许这就是曹公一贯的行文笔法,通过大喜之中的几出戏剧,暗示贾府后来的败亡和中山狼之祸。
而通部红楼之中,通过戏剧暗写贾府之败的不独这一处,后文还有一处大关键的伏笔,即贾母于清虚观打平安醮所点戏目,这个后面专文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