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珍妮特小姐
作者: 琼楼
今天是国家是国际妇女节,作为女性朋友的知音,琼楼也想来写写女性这个话题。
我出生在一个家庭并不富裕的家庭,父亲虽有点墨水,但是还是老一辈的思想。
初三毕业的时候,因为交不上学费,我面临着辍学。父亲对着倔强的我说,
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以后都是嫁人成为一位家庭主妇,很高的学历也没有必要。
小小年纪的我,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当然,我的认知也没有安妮那样的高度。
《安妮日记》是德籍犹太人安妮▪弗兰克的遗嘱。它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叙了二战时期两年藏身密室的生活和感情。
安妮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记者和作家。她说,
我已经下定决心去过一种和其他女孩不同的生活,而且以后不会变成一位家庭主妇。
相比家庭优越的安妮,我女性认知更多的,是基于讨厌割稻子时太阳的毒辣,拔秧时蚂蝗的叮咬。
“贫穷”是我童年的难言之隐,我相信老师说的,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后来,我有了家庭,最初的爱情甜蜜回归到真实的家庭生活。生完孩子,我有过一段很短暂的职场,很快我成了一名全职妈妈。
最初的养育充满了幸福,随着孩子上幼儿园,我越来越想回归职场。
因为没有严密的学习计划和返回职场的各种准备,我遭遇了“重创”。
我的认知也出现了偏差,我甚至认为是因为孩子的原因,我才不能出去工作。我开始对女性、对母亲的身份变得不那么喜欢。
就像你认知的局限性,决定你痛苦的程度:
当你站在1楼的时候,有人骂你,你听到了,一定会很生气,你会大声的骂回去
当你站在10楼的时候,有人骂你,你就听不太清楚了,你还以为他在友好的跟你打招呼,保证你笑呵呵的
如果你站在100楼,要是有人骂你,你根本看不见,而且也听不见
一个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没有高度,有了高度,你就什么都听不到了
那时候,我的格局很小,小到认为:只要我步入职场,我的人生就不一样。
但是,任何的人生状态都有各自的局限和烦恼,我的人生也不会因为有了一份工作就变得阳光明媚。
对于女性来说,个人发展和家庭的顾全,都是一门学问,一个挑战,一个难题。
职场受挫的我,开始写作。没什么素材写,就写写儿子,其实也想写老公,但是老公有点介意,所以写得也比较少。
我写的文字受到了一些朋友的喜欢,其中包括李梓老师。
当老师夸奖我说:“你是有心有才有爱的好妈妈。”时,我回答:“我就一带孩子的。”我带着些许的自嘲。
“我也是一带孩子的,听着咋那么自豪呢!这是世界上最伟大而又意义的工作。”李老师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我为什么会把“全职妈妈”定义为一个“不自信的工作”呢?我是不是固定思维了?我是不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当我对“母亲”身份开始重新认知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新的天地。
女性是一个家的定盘星,一个好女人旺三代,这话绝非虚言。我举个例子,三苏:苏轼、苏洵、苏辙。
“三苏”背后的三位女性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点,他们浑身充满了正能量,她们诚实做人,勤勉做事,绝不投机取巧,她们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乐善好施,无论丈夫儿子处于何种境地,都能相依相伴,不离不弃,她们知书达理,志向高洁,心胸开阔,她们从不因顺逆境而改变对丈夫的态度,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她们以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向普天下的女性,诠释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家庭生活中,如何为人母,如何为人妻。
当我认知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当我更用心地体会做母亲时,她那狭隘的认知开始扩展,我开始发现母亲的快乐在于被幼小的孩子裹挟成长;女性的快乐在于扩展自己的无限可能。
孩子的学习力惊人,孩子的世界清新明亮;
我和孩子一起探讨邓肯,我和孩子一起收听peter McConnell的《Far Future Theme》;更多的时候,我和他一起阅读,他读他的,我读我的。
当我不再认为孩子是隔着“职场”的障碍的时候,我更多地看到孩子在我个人成长方面的促进和影响。
琼楼对一些未婚未孕的芳龄富婆的一点建议:
1,和老公做一个长期孕育的计划。
2,不要脱离职场很久,可以阶段性回归家庭。工作不只是为了薪水,工作中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例如工作对自己能力的锻炼,工作中对自己良好习惯的养成等。这些东西都是你的报酬,但比薪水重要得好。
3.如果没有职场,可以自由职业或者培养一种终身爱好。啦啦,一杭州姑娘,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在烘焙的造诣上说得上如火纯青。我们看到她巧手下的各式甜点、蛋糕,相信,这个爱好一定为她的全职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