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阵阵,敲醒了春的孩子。阳光和煦,百花盛开,一行四人骑着自行车,与春风慢速同行,向震雷山进发。
不听自行车的抱怨,毅然将它委屈的留在山脚下等待,而我们是潇洒走一回。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的轮廓,高大突兀,连绵起伏,高低各异,心中油然产生敬畏之情。没走几步,清脆的水声赫然然入耳,循声而上,眼前豁然开朗,四周的山围成一池湖水,倒影在水中的山将清水染成绿黛色,水反而显得浑浊。湖水被浮桥一分为二,一大半保持清一色,微风吹起层层涟漪,一圈圈荡漾,泛着波光。而另一半则是小鱼儿的天地,金色的,白色的,黑色的,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它们循着脚步声,缓缓向游人靠拢,摇摆着乳白色的薄薄的尾巴,似乎渴求得到某种恩赐。但它绝不可以让触碰,你一伸手,它就洄游而去。湖的另一岸有稍向前伸的木板,或许古代的浣纱女就是在这样的地方洗衣。向前走,有一面刻着三字经的墙,不知道是否会有家长领着孩子观摩。石墙后面是一座古色的建筑,大红的门,玻璃的窗,木制的檐,薄膜的窗纸,只是它是饭馆,进行着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绕过饭馆左转向上,水声潺潺,忽近忽远,清脆悦耳,有一种难得的禅意。许愿池中的水清澈见底,投下的硬币亮光闪闪。没有人去偷走别人的梦,也没有人去打扰别人的真心,只是不知道这许愿池是否真的帮助了诚心的游人们实现了愿望。继续向前走,逆水而上,似乎就要寻到水的源头。水流声愈来愈大,白花花的水顺势而下,碰撞着石头,溅起水花。看着都会让人觉得凉到心头,忍不住想要掬一捧来喝,或是想要挣脱脚上的束缚,跳进去,让这股清凉从脚底向心头蔓延。
洗一把脸,选定一条路,拾级而上,左拐右转,曲径通幽。忽而游人止步,抬头一望,只见一片瀑布倾泻而下。此时阳光闪烁,从高处向水帘看去,一道彩虹横跨瀑布。只是好奇瀑布从何而来。追根究底,原来山崖之上,两块石头左右各一,瀑布就巧妙的从中喷薄而下。
告别彩虹,顺着曲折的道路,前方终于看到了一座亭子,它坐落在两山交接地带。站在这里向四处望去,山坡上是郁郁葱葱的茶树,一道羊肠小道延伸到远方。听,那是采茶女愉悦的歌声。
稍事休息,爬过一座山头,有一条林荫小道。走在其中,一下子凉爽了许多。窄窄的小道旁,一棵松树弯腰为游人搭建成一把天然的椅子。朋友坐在上面休息,我倒觉得有些残忍。前面有一座寺,还在重建中。大大的香炉里还有未燃尽的断香,我相信着应该是真诚的人们的祈福。好的风景没有人文气息总是不那么完美。然而在这里,存留的一堵墙上有历代文人的题字,那是对震雷山不一样的欣赏。站在寺中往下看,成排的房子整齐有序,依傍着蜿蜒的小溪旁。既有现代化的色彩,又有独特的风格。此时,已是晌午,可还没有到山顶,填饱肚子,顺着林荫小道而回,向山顶进发。石梯很陡,又不均匀,走起来很吃力。走一会儿,歇一会儿,不断转换镜头,一座山连着一座山。
终于来到了山顶,站在高山之颠,杜甫曾叹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还有另外一种体会,那是角度给人的奇妙。同样一座山,在不同的地点看,有不同的风景,而在同一个地点看不同的山也会有不同的画面,心中的感受也不同。也只有此时,以前的困难都烟消云散,有的只是苦尽甘来的喜悦。
上山容易下山难。近乎垂直的石梯,一阶接着一阶,身子像在前倾,好想抓住一棵树作为自己的救命绳,生怕一不小心就会失足。两条酸麻的腿,不听使唤的直挺挺的杵着。不过上山时的恐惧已全然消失,也许只有在征服后才会明白没有什么事是困难的。
是的,我们下了山,又重新听到了潺潺的水声,重新看到了游动的鱼儿,还无意中发现了盛开的桃李,只是它们习惯了隐居,学会了不争。
走在门口,一位衣衫褴褛的人趴在地上。看得出的是,他是一位残疾人,孤独的轮椅陪着他。灰黑的帽檐遮住了他的脸,两胳臂无力的支撑着,手旁放着一只破碗,里面偶尔有人投下一元五角的钱。心头一阵酸楚,为什么有人愿意将他丢弃在这里,又为什么会选择这种卑微的方式获得帮助。身体的残疾是可以治疗的,可心里的伤痕又如何抚平?
骑上自行车,走在返程的路上,我依然一个人走着,前面齐头并进的也许是两辆,也许是三辆自行车,都已不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