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最后一部分啦。
看着作者的“他”一步步具象化为他,但最后,一步步发现他并不是“他”。
跟着作者的步伐,陪着作者经历了期待、相遇、热恋、患得患失、分手过程。
究竟发生了什么?大概是横亘在双方之间的不知道是什么样的问题,成为了这段关系的阻碍。彼此都知道有问题,但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特别是,深度交流后,以为变得熟悉了,但发现距离却更远了。
最后只好说句再见,终结这段关系。
Part 4:冰箱里的临期食物
第32天
今天就是很浪漫的一天。
我们在躺椅上笑闹的时候,我突然闻到了这股味道,一下子变得安静下来,开始认真看着你,所有关于爱的感受都涌了上来。你很敏感,感受到了我的变化,神情也开始认真起来。在那一刻,除了我们,周围的时间好像都在加快。
当我们开始亲吻对方的时候,飘过的云恰好捂住了月亮的眼睛。夜晚给了这场爱情太多馈赠,我们收下之后,只好一起去爱它更多一点。
第33天
今天是吵架的一天。到底怎么处理吵架才算正确的做法呢?
今天我们吵了架,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闹到了要分手的地步。可仔细想想,也没达到“吵架”这个地步,毕竟只是我一个人在那里抱怨,而你一言不发,偶尔抬头看看我,眼神里充满着不解和无奈。
“在一起”成为了童话故事里的结局,给所有观众的幻想都留了很大空间,而对于现实而已,那通常只是一个开始罢了。
我本想把我们吵架的事情写下来的,但说了半天,好像完全跑了题,甚至快要把那场争吵忘得差不多了。也许童话故事的番外篇也会有很多鸡毛蒜皮的争吵,但对于美好的大结局而言,想必也没那么重要了吧。
第34天
通过对方的朋友来了解对方,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毕竟和不同的人会不同的相处模式,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似乎喜欢可以靠感性解决,但确认恋爱关系后就要回归理性,考虑适不适合。两个底层逻辑不同的人,究竟是互相治愈还是久了后互相折磨,不得而知。不适合可以靠磨合吗?我觉得不能吧?如果可以,可能是有一个人让步了吧。
朋友是一面很有趣的镜子,不同的朋友可以映射出我们内心的不同面。站在男女朋友的角度,我们看到的彼此通常很单一,只有再加上朋友面前的我们自己,看向对方的样子才会更加完整。
毕竟你是一个边界感很强的人,对你来说所有的一切都该有个限度,只可惜我们的限度有一些不同,所以你偶尔会责备我的越界,但更多时候,你还是自然地接受了,就像接受我们之间其他的不同一样。
我向朋友说起你的时候,总喜欢说“他是一个矛盾但有趣的人”,这是我对你最直接的感受。你的矛盾来自你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总是忽左忽右的,可能因为一次月的圆缺变化,你就会更迭掉之前的判断,迎接一个新的自己。你总是说自己在“变动”,无法给出多么永久的承诺。我当然理解你,就像我也无时无刻不在变动,只是我的变动非常平缓,好像很多个昨天累计在一起,才会往前移动一点点。
我不知道我是否真正了解他。但在我看来,他是复杂的,主动悲观的,排斥被改变的。
两个底层逻辑不同的人在一起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非常快乐,因为可以在最缺失的部分彼此补充。你的快乐带给他激情,他的悲观使你平静,各取所需。另外一种就是彼此排斥,你无法理解一件事发生之后他的悲观,他也不能理解你每天在快乐些什么,两个人会因为最初的不同而吸引,但之后只会越走越远。
我觉得他能带给我的感受是第一种,但我怕他是第二种。
时间再久一点你就会知道到底是哪一种了。
“我们之间合适吗”。这个问题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合适与否并不是本身的合适导致的,而是两个人之间是否愿意努力去磨合,让一切变成合适。
第35天
这一天主要是讲作者非常贪恋他的拥抱,他的拥抱对作者来说是有魔力的。似乎恋爱关系中的人都患得患失、小心翼翼,大概是因为很在乎吧。就像一个宝贝捧在手上,怕碎。
关于昨天,我很想为自己的患得患失道歉。我也搞不懂为什么一陷入爱情,我就变得那么小心翼翼,恨不得把另一半说的话逐字逐句地解读,连标点符号都不肯放过,真是糟糕。
在我看来,拥抱这件事,比任何其他的身体接触都要浪漫。两个人紧紧地贴在一起,双臂环绕在另一方的身体上,不过多侵犯,只是保持着这样的姿势,头埋在彼此的颈窝里,享受另一方的气味,甚至不在乎时间这样一直流逝下去。
第36天
他的生日快到了,作者思考了很多种惊喜。但我咋觉得他应该不太喜欢这些惊喜。
人通常都很奇怪,自己认为好的东西,总觉得别人也会这样认为,尤其在爱情里面,我很害怕有些东西是我强加于你的,但我又不得不去选择一些我觉得美妙的礼物送给你,我还没有那么了解你,只能把我心中最好的东西留给你了。
相爱的人通常都很擅长放大节日的意义,我尤其擅长。仪式感的存在对我来说很重要,它会给我带来很多额外的快感。我的主观滤镜会无限放大仪式感背后的浪漫,一朵花也可以拥有花海的意义,一片树叶也能代表整片森林。
第37天
这天倒是挺突然的。深度交流挺危险的,探索了他的想法,听懂了他的底层逻辑,知道他了的边界,了解了他和自己的差异性,知道了答案不是自己要的,甚至知道了他对这段感情的悲观。
“安全感”与“占有欲”几乎是爱情中所有矛盾的核心。我们都想矢口否认,我不是那种幼稚的人,我不会为这两件事劳心费神,但事实上,谁都逃不过。我们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或是即将失去一个人的时候,都是这两样东西在作祟。
你总是在向我强调,人生的所有都该是自然而然的,我们无法真正拥有一样东西。谈起“拥有”的时候,你是我见过最悲观的人。你认为此刻你拥有了我,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失去,所以你对拥有这件事显得格外无所谓,如同明知道会死亡,便不再对生活有任何期待了一样。
没有人愿意去做那个打破平衡的人。我们都知道好像有些东西出了问题,但谁也不想真正地说出来,也不敢去解决它,甚至当另一方开始挣扎的时候,自己这方迅速就软了下来。
你好像不是我确信的那个人。
第38天
可怕的一天。似乎他两之间发生了啥,但表层上又没发生啥。不知道这段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知道就是不一样了。也是挺可怕的吧。
“嗯好”。
每天你对我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永远只是附和一下,很少会主动挑起一个新话题了。约会也不再有新的计划,见面的所有理由都是我生硬地创造的。你不主动,也不拒绝,逐渐变成了一块听话的木头。
我们都需要承认,时间的流逝总会带走一些美感。
别人常说,人在变老的路上才会喜欢回望过去,年轻的时候都是往后看的。那对于一段感情来说,往回看又意味着什么呢?是害怕一样东西已经变了质,还是担心今后的生活再也找不到当时的快乐了呢?谁都不得而知。大概是不满意于现状,只好对比自己人生的一些章节,才能明白什么是新的礼物,而又有什么不复存在了。
第39天
作者对共同旅行似乎很担忧、焦虑。
说真的,这是我第一次和男朋友出来旅行,有点惴惴不安。大家都说旅行的过程中会暴露两个人很多问题,会把那些不和谐的地方急速放大,让对方更明确地感知到。我挺害怕这件事的,毕竟我们没有上百个小时一直生活在一起过,这么密集的接触,不敢想会怎样。
你一旦陷入了自己的世界里,我的存在便变得可有可无。
我多希望所有事情都是我想多了而已啊。
第40天
其实我也没感受到他两有啥不一样,但诚如作者所言,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感知能力最强。
今天和不同的人聊起感情,我更加确信了我的感受。我们去帮别人梳理感情问题的时候,其实都在套自己过往的经历,与被讨论的感情通常无关,且大多都是错的。我不相信情感导师,也不相信朋友的建议,我只信我自己,只有置身其中的人,感知能力才最强。哪怕有时候我们担心自己会误判些什么,但大体上也一定是对的。人的第六感永远最真诚。
这算不算应试教育的弊端啊?很多事情就是没有明确答案的。模糊的东西不是错的或者坏的,很多时候它们的存在是美的,你要接受它们的存在。
第41天
“合适”是什么?作者认为,是爱人的方式相同。所以,我们是要找相似的人?还是不相似的人?
想着想着,我总觉得不对劲,我要一直和这样不善于表达的你共同生活下去吗?这会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们真的合适一直走下去吗?当我站在自己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之间的感情时,答案似乎都是否定的。
“合适”是一对情侣长期生活的大命题。早期,我以为只要睡觉时间相同,饮食习惯相同,交谈方式相同,便可以称之为合适。可事实上,这些表象的东西无关重点,真正的合适,应该是爱人的方式相同。爱他人的方式,才是最难妥协的部分。
有些人,生来只爱自己,不管做了什么取悦对方的行为,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自己的片刻喜悦。过了那个时间点,便会卸下伪装,一切恢复到利己的状态。在他们的世界里,爱他人是一场表演,总会有落幕的时候,下了台,换上自己的衣服,继续可以独行千里。
而有些人,生来以爱他人为此生命题,自己的价值体现更多是在施与他人爱和照顾上,乐此不疲。这类人的生活通常是非常乐观的,他们总能看到另一半身上发光的地方,不停地赞美,不停地放大,甚至到自欺欺人的程度。他们期望的回报,是对方的一个点头或者一个微笑,更多地甚至也不奢望,只要对方坦然接受就够了。
你和我,就恰好是这两个极端的人。
我幻想过我们可以为彼此改变,但似乎很难。我做不到把一切埋在心里,你也做不到把一切倾诉出来。我们自身系统的限制,让我们最初因为好奇心爱上彼此,最终却还是无法成为另一方,而在交流的过程中困难重重。这些我都知道。
爱情开始的时候都很迷人,两个人可以在任何角落拥抱,再抬起头欣赏对方的眼睛。可是后来,每个人的眼睛里都会多出很多新的东西,拥抱开始变得松散,对视的时间也骤减,就像一杯烈日下的水,不知道哪一刻,爱情就会被蒸干了。
第42天
所以,他和作者一样都感受到他两不一样了,且这种不一样已经影响双方的关系了。我也不懂,为啥要说不知道,这是借口吧。是不忍心让自己变成“加害者”的角色?还是不想成为那个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
两个彼此欣赏的人,当进入对方生活的时候,会发现好像一切没想象中有意思。琐事会消耗掉最开始的好感,然后让两个人都陷入苦恼。
经过这段时间,我发现我们之间好像并不那么合适。
你转过身去,终止了这段对话。又是这样,你把问题说出来,然后不说清楚,就放在那里,等着我来收拾烂摊子。你在逼我,逼我走,这样你就可以轻松地拂袖而去,受害者身份转移,你成了那个被动失去的人。你太过分了。
第43天
真的说分手了。
一方面我害怕这一幕真的发生,另一方面我又期待着它快点发生,起码这样我就不需要再惦记着它发生的可能性,自己折磨自己。
我想跟你聊聊分手的事。
我终于把这句话说出口了,忍了那么久,它终于被我说出来了。但我要承认,说出口的时候,我很紧张,是那种明知道结果会如何,仍然会怕听到的紧张。
一定要现在聊这件事吗?
你的回答是我未曾料到的。我以为你会回答“好”,或者是一言不发地默认,我没想到你连分手这件事都打算拖一拖。窗户纸都已经捅破了,你还想用手捂上假装它一切完好的样子,这是图什么呢?
我心里有太多的疑惑了,可你不会替我去解答,甚至很可能你自己都不清楚那些疑惑到底是什么,继续追问也无济于事。
你不会再来找我了,我们之间真的结束了。
第44天
究竟发生了什么?我觉得应该是作者在恋爱中的不安全感,时刻怀疑,时刻测试。
记得我们还没有在一起的时候,我反复在确认,你会不会是你,我们该不该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此刻回想,那个时候的确认是多么盲目,人在感性的推动下,所有的判断都太主观了。荷尔蒙碰撞的时候,一切的干扰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哪怕现在让我回到最开始的时候,我想我还是会这么选择。命运总是会安排一些本不合适的人相遇,目的根本不是让他们与对方相伴,而是让每个人更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下一次该去遇见什么样的人。
可站在你的立场,我也明白,没有人喜欢患得患失的另一半。哪怕我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举动,你那么聪明,你也一定能感知我的怪异,所以试图远离我。可这种远离会加剧我的病情,皮筋抻得越长,后松手的那个人也会被弹得越痛。
我过去是不能理解为什么相爱过的人是可以成为朋友的,经历了这次之后,我才明白一段感情走向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种,并不一定是某一方犯了什么错误,还有可能是因为两个人真的不合适,所以才从恋人的身份退回成了朋友,退回成了那种很少联络但互相祝福的朋友。当初所有的不理解和不认同,也会被时间慢慢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