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第三次两夜一天的心理实操课程在大暑这一天结束了,有收获、有感悟、有激情、有动力,更多的是热血澎湃。
第一天的晚上,老师总结上次课程所讲内容并对近期学习答疑。答疑解惑,提问也是个技术活,通过答疑老师也能看出我们会不会提问题,通过提的问题的深浅程度、观察视角,老师就知道我们在家练的、学的怎么样?一个好的咨询师的发问是很关键的,我们会不会问,我们问的方向向哪,就反应了我们接到的个案会是什么样子的,吸引力法则嘛,我们的问同时也反应了我们的听,老师说,心理咨询的技术,归根结底是“提问”和“倾听”的艺术,这也是心理咨询师的最基本的功底。通过老师的一系列回答,我感到这些知识似曾相识,但好像又不熟,不是友人、故人。我感悟到:自己的理论知识还欠的多的多的多呢,决定回家恶补!
第二天老师一讲理论,我就头疼发困,讲到案例我就来精神,老师说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一定要有理论知识支撑。此刻我脑洞大开,假如我左手是技术,右手是理论,一手矛一手盾,岂不是天下无敌了,天马行空到这里,我就有了听课的动力,也有了把枯燥无味的理论烂嚼于心的决心,此时的热情,就像这外面的三伏天一样,热血沸腾,想着矛和盾的故事我乐了,仿佛看到了一个威武的自己!虽然是梦想,我要做那个追梦少年,万一不小心实现了呢?!
老师课上还说,作为一名咨询师一定要培养“见”的意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一定先不要急着说话,先“看见”,特别是当一个人提出了问题,想一想他为什么提这个问题,“见”的后面是什么?ta为什么此时此刻提出了这个问题而不是别的时间和地点?老师说分析一个人要横连、纵连、互连,一纵一横就把这个人定位了,这不就是360度无死角的观察吗?岂不就是培养一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是妖精那还有得跑?反观我自己,生活中和别人在一起时,就怕没声音,在我的认知里没动静就相当于尴尬,我会先迫不及待的先说发问,现在细细想来其实说的都是些废话,为什么不能沉住气呢?留白留白啊,真是两两博弈,谁先动谁输!如果没有一副火眼金睛,面对咨客可能会错过好多有用的信息,本来直达的,反而走了弯路!生活就是训练场,从今天开始、从此刻开始培养自己“见”的意识,把这种思维方式要建立起来!
课上还有一个点,就是老师讲课,理论知识在心理咨询基础知识课本的哪册、哪个章节、哪页,都是门清,天呐,我怎么感觉我的脑子像被粘上了猪油,转的这么慢,跟不上的节奏,为了与老师学生这个名称相匹配,不努力是不行的啊,所以激起了我的斗志,此刻我特佩服老师的助手,向你致敬!正是因为老师对知识的全盘掌握,所以给我们贯穿整本书的理论才那么的轻车熟路、轻松自如,知识框架如此牢靠,讲起来如行云流水,我的脑子就跟着跑啊跑,手就不听的翻啊翻,课程结束,我也有了一种百米冲刺不是第一名的感觉,就好像使尽了浑身解数要与同伴比高低,结果伙伴碰线,我紧随其后,瞎忙活接着失落!
所以,要想更加优秀,只有跟随老师努力研修,让自己变得有知识武装,有技术冲刺,心怀感恩,砥砺前行,行路致远,且行且思,在寻梦的生动实践中放尺青春梦想,在实现梦的不懈奋斗中感悟人生!加油吧,少年!
2019.07.23 赵萍~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