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先生讲,没有发动的心就是本体,我们每个人的心本该是无善无恶的,本体在四有中是无善无恶的,王阳明先生结合了张载与周敦颐,就有了太虚,太虚就是一念纤尘不染的明镜,但是看不出善与恶,因为发动之前的心就是一面干净的镜子,我们只要一发动它,我们就会受外界的各种各样的因素,会影响我们的内心,就会产生许许多多的私心私欲,王阳明先生讲的是心要像先尘不染的明镜,不能把坏的东西照在你的镜子上。
那美与丑呢?美是具有独立性的,在西方哲学里面强调的是真善美,因为你的心是纤尘不染的,如果你的心是纤尘不染的明镜,那么天地万物无论任何东西照在你身上,心上,就会原原本本的如其所示,非常的干净,你的心发动之前,就是一面纤尘不染的明镜,所以任何的东西照在你的镜子上面都会如其所示,包括宇宙,天地万物照在你身上都会如其所示,这就是我心系宇宙,宇宙系我心,比如说一棵树一枝花,当我们不去看他的时候不去发现他的时候,那么他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是是死寂的,如果你看见他了,那么这朵花就会因为你的心而明亮起来,所以在渐修的时候,我们最后是要复归本体的。
儒家里面讲我们的心是一定要发动的,要是东西照在我们心中的明镜上面的,不然我们就没有价值判断了,渐修就是要去领悟,但是我们本体不能一直去悟,本体是悟不出来的,不能让弟子们天天的去悟,王阳明先生对弟子们说不能去空想冥想,要去行动去做,你要成为圣人的话,那么一定就要去下功夫,要渐修,要下惟精惟一的功夫,惟精惟一的功夫就是渐修,我们千万不能用四无去接人,要用四有去接人。我们要冲破渐修之功,才能有明亮的一颗心。
我们人是有限的,生老病死对于人都是有限的,但是天理和天道他们是无限的,上帝也是无限的,就连神话里面也没有出现过无限的人,但是我们可以去尝试着超越有限,以有限去追无限,王阳明先生讲的一直都是渐修与领悟,如果我们只去渐修而不去领悟,那么我们就会变成逐物了,总之,无论是渐修也好,领悟也好,他们终究都是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