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保健
气功保健是指通过调心(控制意识,松弛身心)、调息(均匀和缓、深长地呼吸)、调身(调整身体姿势、轻松自然地运动肢体),使身心融为一体,营卫气血周流,百脉通畅,脏腑和调,以达到强身保健目的的传统养生方法。
调心则意念专注,排除杂念,宁静以养神;调息则呼吸均匀和缓,气道畅通,柔和以养气;调身则经络气血周流,脏腑和调,从而做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通过系统的锻炼,可以使“精、气、神”三者融为一体,以强化新陈代谢的活力,使精足、气充、神全,体魄健壮,生命自然会延长,推迟衰老。
五禽戏
所谓五禽戏,就是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组编而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功法。
虎戏即模仿虎的形象,取其神气、善用爪力和摇首摆尾、鼓荡周身的动作。要求意守命门,命门乃元陽之所居,精血之海,元气之根、水火之宅,意守此处,有益肾强腰,壮骨生髓的作用,可以通督脉、去风邪;鹿戏即模仿鹿的形象,取其长寿而性灵,善运尾闾,尾闾是任、督二脉通会之处,鹿戏意守尾闾,可以引气周营于身,通经络、行血脉、舒展筋骨;熊戏即模仿熊的形象,熊体笨力大,外静而内动。要求意守中宫(脐内),以调和气血。练熊戏时,着重于内动而外静。这样,可以使头脑虚静,意气相合,真气贯通,且有健脾益胃之功效;猿戏即模仿猿的形象,猿机警灵活,好动无定。练此戏就是要外练肢体的灵活性,内练抑制思想活动,达到思想清静,体轻身健的目的。要求意守脐中,以求形动而神静;鸟戏又称鹤戏,即模仿鹤的形象,动作轻翔舒展。练此戏要意守气海,气海乃任脉之要穴,为生气之海;鹤戏可以调达气血,疏通经络,活动筋骨关节。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意识、呼吸、动作密切结合的运动,“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用意念指挥身体的活动,用呼吸协调动作,融武术、气功、导引于一体,是“内外合一”的内功拳。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张景岳云:“上气海在膻中,下气海在丹田,而肺肾两脏所以为陰陽生息之根本”(见《类经·营卫三焦》)。
“以腰为轴”、“一动无有不动”。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气,独立神守。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太极拳之所以能够养生,道理也正在于此。
当前,比较简便易学的,就是“简化太极拳”,俗称“太极二十四式”。其各式名称为:
①起势,
②左右野马分鬃,
③白鹤亮翅,
④左右搂膝拗步,
⑤手挥琵琶,
⑥左右倒卷肱,
⑦左揽雀尾,
⑧右揽雀尾,
⑨单鞭,
⑩云手,
⑾单鞭,
⑿高探马,
⒀右蹬脚
⒀双峰贯耳,
⑸转身左蹬脚,
⒃左下势独立,
⒄右下势独立,
⒅左右穿梭,
⒆海底针
,⒇闪通臂,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八段锦
八段锦属于古代导引法的一种,是形体活动与呼吸运动相结合的健身法。活动肢体可以舒展筋骨,疏通经络;与呼吸相合,则可行气活血、周流营卫、斡旋气机,经常练习八段锦可起到保健、防病治病的作用。《老老恒言》云:“导引之法甚多,如八段锦……之类,不过宣畅气血、展舒筋骸,有益无损”。
八段锦是包括八节连贯的健身法,具体内容如下:
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需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
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
坐式的“八段锦”,为明代冷谦所编,具体内容是: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
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
河车搬运讫,发火遍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