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地鼠游戏记
本周,我们班如期举行了室内乐融融游戏—打地鼠。游戏玩法为:一部分幼儿扮演地鼠藏在桌子下面,两个小朋友扮演打地鼠的人。每张桌子上面放了一定数量的粮食,地鼠需要出来偷粮食藏到桌子下面,同时要避免被打到。当在偷粮食的过程中被打中则需要将此次所偷粮食放到桌子上面。最后,前两名将所有粮食都运到桌子下面的小朋友获胜,成为下一轮打地鼠的小朋友。 乐融融游戏开始后,已有部分小朋友开始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要一展身手。在介绍完游戏规则后,我引导幼儿自主分配角色。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发生了争执,原来是有3明幼儿都要扮演打地鼠的人。看到这一情境,我没有强行为幼儿分配角色,而是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最后,孩子们决定采用石头剪刀布分方式,输的那个人就要放弃打地鼠的角色。
问题一:游戏时间短,玩的不尽兴怎么办? 角色分配好之后,游戏正式开始啦!随着“开始”一声令下,游戏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扮演打地鼠的小朋友能够随时关注地鼠的情况,一旦想要出来“偷粮食”就会被一击即中。而“地鼠”们呢,也在伺机观察敌方情况,找准时机,把粮食运回家。随着第一、二名的诞生,我宣布游戏结束。“老师,我们的粮食还没偷完呢?”“我还没有玩够呢?”“我才刚玩了一会儿游戏就结束了!”从孩子们的表述看,多数幼儿认为游戏时间太短了,还没有玩够呢。于是,我调整原先的想法(前两名诞生后宣布游戏结束),决定让偷完粮食的小朋友到旁边休息一下,直至剩最后一个小朋友再宣告游戏结束。
问题二:游戏卡顿,地鼠不愿意偷粮食怎么办?
第二次“打地鼠”游戏开始啦!在这个过程中我又发现了新的问题:随着游戏的逐步推进,由于剩余的地鼠越来越少,偷粮食的难度越来越大,导致地鼠们一直藏在桌子下面不再愿意出来偷粮食。针对这一情况,我宣布游戏暂停,组织幼儿进行交流讨论:“小朋友们,现在只剩两位小地鼠了,没有机会出来偷粮食,因为他们一出来就会被打地鼠的人击中,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打地鼠的人不能一直盯着他们,他们都不敢出来了”“可是必须要盯着地鼠才能打中呀!”“要是有一个打地鼠的人就好了”“不行,不行,地鼠太多了”“重新开始就好了呀!”。最后,我整理了孩子们提出的建议并采用投票的形式鼓励幼儿选出一个最佳方案。由于选择重新开始的幼儿人数最多,于是,我们决定最后剩余两名幼儿的时候宣告游戏结束。
问题三:“老师,他一次偷好多粮食怎么办?”
就这样,第三轮游戏开始啦!经过了前两轮的调整,显然,这一次游戏持续时间变长,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游戏的热情也进一步得到提升。在游戏的过程中,有一个小朋友提出了问题:“老师,栗佑源一次偷了好多粮食,所以才那么快的”“对呀,我每次只拿一个粮食”。于是,在这一轮游戏结束后,我决定再次向孩子们强调游戏的规则,每次只能拿一个粮食。对于违反规则后的惩罚,我决定采纳小朋友的建议:到旁边的椅子上休息,不能再参与本次游戏。
教师思考:“打地鼠”游戏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够引导大部分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同时还能够锻炼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存在的问题,如游戏时间短,违反游戏规则等。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更有属于调动幼儿解决问题的热情,促进幼儿能力提升因此,面对这些问题,我选择相信幼儿,为孩子创设充分交流和讨论的机会,鼓励其积极发表观点。将问题解决的权利交到孩子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