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参加线上学习训练营课程,选择的是非常喜欢的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博士的《不可复制的领导力》课程,一是因为樊登老师的影响力,二也是因为管理是我的核心职业技能,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职业技能也是我最感兴趣的课题。课程的内容主要是训练营班主任斐霞老师发布作业,然后各组学员学习完当天的课程后打卡交作业,分享讨论自己学到的知识,并推荐了一个ORID工具书。同时这样的方式有点像之前《认知天性》提到的检索(检索就是主动回忆某个事情的过程,最好的检索其实就是考试)作用,ORID工具的作用类似于《这样读书就够了》拆书的作用,让学习者通过学习到的知识点,联系到自身经验,并反思,使知识内化,拆为己用。
第一天的课程是什么是领导力。首先班班提出了几个问题让我们思考?
1.你觉得领导力可以通过听课学会吗?
2.在你心中谁的领导力最强?他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3.你觉得东方领导力和西方领导力有哪些不同呢?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我们要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事半功倍,所以最好是带着问题去学习,因此上课前我首先进行了以下思考:
1.什么是领导力?在我的概念中,领导力貌似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气质,一种感觉或者说是境界;
2.你觉得领导力可以通过听课学会吗?我想应该是不行吧,可能要通过实际锻炼去领悟;
3.在你心中谁的领导力最强?他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我想到了我曾经的两个领导,他们的特点我概况了下就是有格局,有远见,说话很有魄力和感染力,做事能直抓重点或本质,能快速决断,尊重他人,和任何人都能聊得来等等;
4.你觉得东方领导力和西方领导力有哪些不同呢?这个问题答不上来,但是感觉可能和文化差异有关。
课程学习中,首先通过东西方教育的差异,并举例分析了东方人和西方人对领导力的不同理解。
中国人普遍认为领导力是一种天赋,是靠打拼、靠摸索出来的,是基因里带来的或锻炼出来的。中国人受孔子影响,孔子的教育理念是因材施教,看重资质,优秀的学生才会带着周游列国,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很高深甚至可以让你琢磨一辈子,但是也因此很难被人领悟,孔子的学生成材率不高。中国企业培养领导力的方法是先把人放到基层锻炼,然后调到各部门去带,最后带到领导身边干个三五年才算修炼成功。
西方人则认为,领导力是一系列的工具(如你要怎么和员工说话,怎么表扬他和批评他,怎么给他授权,怎么开会,怎么做流程改善等)。西方人推崇的是逻辑思维,做任何事情都会做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对此樊登老师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比如一个人把大象放入冰箱需要三步:打开冰箱,把大象放进去,关上冰箱,中国人会把这当做笑话,外国人则认为很正确啊,中国人会想大象怎么能一下放的进冰箱,而外国人的思维则是如果要考虑把大象怎么放进去,则又可以分为三步。在西方解决任何事情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工具。他们对于很多东西都会下定义,如柏拉图对他教育他的学生说的“人是无毛的两腿动物”,很明显不对,但是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学生不需要很聪明,按照这个定义去推理就能得到答案。
简而言之,东方认为领导力是天生的,不可复制的,是一种依靠能人的文化。西方认为领导力是可以复制的,是一系列的工具。对于一般人而言,我们肯定更希望学习这种可以复制的领导力。
另外课程还讲述了近代领导力的新变化,主要源于互联网放大了每一个个人的能力,现在人变得越来越难管了。如果被老板开了,男的可以去送快递、跑滴滴,女的可以去卖面膜、做直播。现在大量中央电视台的人辞职出来搞节目,就是因为平台已经变得越来越公开化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平台。并告诉我们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要用有喜欢的方式去进行组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