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年,流行说读清华北大,不如在北京买套房,可以笑赢很多高材生。但实际是考上清华北大的未必就是高投入,就是老天给的财富啊,你可以说不够公正,但是是一种天然的公平,只能怨老天的。
有几年我的工作经常算现值和年金之类的,当时开始流行什么国际教育,还出来一个教育投入一生什么600万之类的,我在想有这个钱还不如给娃做个投资,让娃靠老天赏的智慧自力更生好了,也是双重保险啊!
我算下来比较好玩,因为真的是可以笑着赢一堆高材生的一生啊。我当时做的版本收益率比较高,现在稍微调整一下,然后来看看一起到90岁持平的人生。
假设理财收益为5%,未来通胀率为3%。3%通胀下的一生,91岁时180万等于12万,但实际可能会不止这个通胀率。
假设高端教育的一生投入教育500万,普通投入50万,节约现值450万,加上理财收益,在工作之前等于节约了一笔现值500多万的储蓄金。
现值版 理财净收益约2%
岁数 | 高端投入 | 教育人生 | 普通投入 | 普通人生 |
---|---|---|---|---|
23 | -50 | -570.8 | -5 | 513.8 |
24 | 12 | -569.9 | 6 | 529.7 |
48 | 47.1 | 8.9 | 23.5 | 1297 |
51 | 49.9 | 160.7 | -49.9 | 1374.7 |
66 | -49.9 | 974.7 | -49.9 | 974.3 |
91 | -49.9 | -11.6 | -49.9 | -12.2 |
终值版 5%理财收益 3%通账率
岁数 | 高端投入 | 教育人生 | 普通投入 | 普通人生 |
---|---|---|---|---|
23 | -98.7 | -1126.6 | -9.9 | 1013.9 |
24 | 24.4 | -1158.5 | 12.2 | 1076.8 |
48 | 194.5 | 36.8 | 97.3 | 5359.5 |
51 | 225.5 | 725.6 | -225.5 | 6207.5 |
66 | -351.4 | 6856.6 | -351.4 | 6854.1 |
91 | -735.7 | -170.9 | -735.7 | -179.3 |
以上的表格中,23岁代表高端教育投入了500多万,而普通教育等于节约了500多万,所以一个是负值-570(终值-1126),一个是正值 513(终值1013)。
24岁的时候呢,大家都开始工作了,高端投入的呢等于月存1万,年存12万,普通的人呢只是一半,差不多是5千一年6万,这可都是现值噢,终值下一个是24万一个是12万。
这个时间3%的通胀下,货币已经是原来的一半了。
然后到48岁的时候呢,高端投入的人已经将原来投入的教育成本500万回收回来了,而年储蓄差不多达到47万每年了,差不多税前是70-80万的年薪吧,而普通的人呢差不多存了很大一笔钱了,相当于现在1300万了。
于是51岁的时候呢,普通人准备享受人生了,计划每月的消费呢是4万,一年50万的消费水平。然后呢高端人生的人呢因为老了年薪保持在70-80万的水准涨福只能达到3%水平了,但必须要干活呀,因为要准备养老金了。
然后到了65岁的时候,高投入的人终于存满了足够的养老金975万,66岁开始退休了,生活水平就跟普通人的一样吧,月消费4万年达到50万。加上企业退休金应该比普通人多个几千的吧,水平还是比普通人生的更好一点了。
然后大家一起花呀花呀花,花到90岁的时候,大概也差不多了,因为存款都被这样花完了,只剩下一点社保了。两个人相约继续下一个人生了,哈哈哈!
这只能当个故事来看,中间的变数太多了。高端人生一开始就有几个500万,普通人生的就得是普通投入得有高端的收入才能跑赢,当然也有可能有几个500万的人,普通投入就能取得高端的收入,而普通人生的人可能父母一生也不会有相当于500万的钱节约出来。
但这个算法呢,可以对于处在500万资产的人家是一种选择,教育的确是一种投资,自己刚刚存了500万,有没有必要去投资一个本身老天也未必赏饭的地方,往往可能这样的投入带来的回报却是普通人生的收入。
更何况人生充满各种风险,孤注一掷,不如心态平和一点,量力而行,做好托底的情况下再去冒险。愿每一个家庭都能活出自己的美好生活!
怎么会想到写这个呢?只是因为看刘润的《底层逻辑》中有提到复利中三个因素,假设大家的投资水平一样,本金,时间和欲望是财富自由的关键三因素。里面时间里有提到可能三代达到本金多的人一样的水平,提议从孩子压岁钱开始存起。我看得一乐,然后就想起曾经的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