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相处,就像齿轮与齿轮的互动。齿轮咬合得好,关系就融洽无间,心情就变好了;
齿轮咬合不好,关系就出现障碍了,心情就变坏了。
好在人是一种可塑性很强的动物,只要进行改变,任何人际障碍都可以消除。但应该由谁改变呢?这才是关键。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是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严格要求别人。
其实也不光是“小人求诸人”,我们这些不那么“小人”的普通人也有这种习惯。
而且“严格要求别人”还觉得不够,还要加上一条:坚決放任自己。
通常来说,我们总是希望别人改变行为方式来适应自己,却很少考虑改变自已而适应他人。
为什么呢?若按孔老先生的观点,肯定是坏思想在作径。
但这可能是人们好逸恶劳的天性在发挥作用。因为改变自己很困难,有时需要跟形成已久的习惯做斗争,有时还需要努力学习某种能力。
相反,要求别人改变就太容易了,讲道理谁不会呢?
抽烟不好,有九大危害,一条条讲给你听,讲得你不戒烟就像犯了罪似的,别人的咽炎、鼻炎、肺癌……都跟你有关。
说话不简练不好,有十大弊端,一条条讲给你听,讲得你很不得买把锁将嘴巴锁起来。
正因为改变自己不容易,要求别人改变很容易,所以,人们自然倾向于避难就易,严格要求别人,坚决放任自己。
在家里,老公恨不得按自己的设计图将妻子重新塑造一遍,又要漂亮大方,又要温柔体贴,又要会做家务,又要不爱花钱,在别人面前要贞洁自爱,在自己面前却要打情骂俏句句甜……
正好妻子那里也有一张设计图,是改造老公准备的,改造项目并不比老公那张图少。
双方都想帮助对方改变,自己却没有整改计划,感情就发生矛盾了。
两人打打闹闹,过了一二十年,如果还没打折翅膀、打断姻缘的话,棱角相互被锤打得差不多了,两个齿轮这才比较吻合,开始和谐运转,白头到老。
在公司里,老板要求员工又勤奋,又敬业,又听话,又有能力,又不爱钱;员工呢,希望老板又仁慈,又慷慨,又重视人才,要求又不太高。
双方都想对方迁就自己,利益就发生冲突了。双方斗智斗勇,斗了一二十年,如果这家公司还没有斗垮的话,企业各项行为规范逐步变得适于双方所需,开始进入稳定成长期。
世上的矛盾冲突,都是人们这种“严格要求别人、坚决放任自己”的习惯造成的。
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强调自修,强调通过改进自己来带动他人改变,使事情向好的方向转化。
所谓“带动他人改变”,不是说要把对方变成一个完人,主要是改变他的心情,使他的心情变得好起来。
世界上的事,常常是因心情变化而发生变化。
心情好,事情就可能向好的方面转化;心情坏,事情也可能向坏的方面转化。
人的心情又是互为影响的,一个人哭,会让周围的人流泪;
一个人笑,会让周围的人都受感染;
一个人发牢骚,会让周围的人心情变坏;
一个人信念坚定,会让周围的人勇气倍增。
所以世事经常很玄妙,明明是好事,偏偏变成了坏事;
明明是坏事,偏偏变成了好事。
明明是弱势的一方,却战胜了强者;
明明是强势的一方,却输给了弱者。
明明可以成功的事,偏偏失败了;
明明不可能发生的事,偏偏发生了。
对一个有头脑的人来说,当然不会等待别人来改变自己的心情。他会主动改变自己,去影响别人的心情。他也因此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孔子还提出了主动改变自己的最低要求:
一是端正仪容;
二是和颜悦色;
三是语言温和。
能够做到这三点,已经可以算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了。
在一个有修养的人面前,对方也会变得彬彬有礼,这样不就可以和谐相处了吗?
——《南怀瑾的32堂国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