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丁是商王盘庚的侄子,武丁即位后,曾经发生过一件非常奇特的事情,就是连续三年没有说过一句话。也就是他不接待诸侯的朝贡,不访问百姓的疾苦,不上朝听取大臣的汇报,不发布指令。
为什么会这样呢,肯定是有原因的。原来古时候有规定:君王死后,新即位的儿子要守丧三年。武丁为了尽孝,守丧期间一言不发,在这三年里,自己粗茶淡饭,把国事交由“冢宰”处理。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来自己新上任,来指导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恐怕会有失误的地方;二来向大臣们学习的同时,还可以察颜观色,掌握各个大臣的能力水平;三是守丧的需要,四是他当太子时走访民间,联络诸候,对国内的形势了解得比较透彻,他的不言,必定有深刻的谋略在胸。应该说,武丁是一位十分聪明的君王。
有一次,武丁祭祀成汤,第二天,一只野鸡飞到祭祀用的大鼎上不停地鸣叫,武丁听了非常害怕。祖乙劝说道:“大王不必优虑,先处理好国家政务再说。”“上天赐福还是降罪,看的是下民是否遵行道义。
人的寿命有长有短,寿命短的人也不是上天有意让他断送性命。他要为非作歹,没有道德又不承认自己罪恶的人,上天肯定会降下命令警示他。那时,他才想起来说怎么办哪。
大王您登基即位以来,尽自己的职责,努力为民众办事,一切作为都没有违背天意民心,有什么可怕的呢!请大王尽管继续按规矩祭祀,不要随意变更,更不要举行各种邪道的礼仪!”
武丁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专心修行德政。后来,从奴隶中发现了傅说,擢拔为相。得到民众的支持,商朝又繁荣兴盛起来。
此外,武丁文韬武略,他面临的最大对手是在商朝统治的疆域外围,存在着龙方、苦方、土方、蜀方、吕方、马方、盂方、鬼方等小国。其中,鬼方擅长养马,以畜牧业为生活基础。自古与中原王朝有往来,但时战时和。
商朝每次出兵征伐鬼方,兵力约在三干至五千之间,武丁用兵三年,经过一系列大规模征伐,才得以征服鬼方,不断扩大商朝的领土。
武丁在位59年所开创的盛世,一直维持到他的儿子祖甲时期。武丁逝世后,他的儿子祖庚即位。享了10年左右的清福。之后,其弟祖甲继之,又干了33年。此时,国家持续强盛,民众安居乐业,对外的征伐也少了很多。
屈指算来,武丁至祖甲,大约百年,应该是商朝最兴盛的时期,文治武功都达至巅峰,完全可以称得上华夏有史记载的第一个大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