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伟大的思想作为一种福音降临这个世界时,它对于受陈规陋习羁绊的大众会成为一种冒犯,而在那些读书不少但学识不深的人看来,却是一桩蠢事。
——歌德
-01-
我相信,每个人在小时候肯定回答过“长大想要干什么?”“我将来要成为怎样的一个人”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那时候,小朋友们的回答普遍都是:我要成为医生;我要成为科学家;我要成为歌唱家;等以我要成为某行精英式的回答。
而我只是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那么成为“人”的基础是什么?难道只是长得像人就是人?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觉得金钱就是衡量一个人“有用”的标准。“有钱就是爷”已经逐渐成为“有用的人”的标准。
最近朋友跟我吐槽他和他的亲戚之间的对话:
“兄弟啊,你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啊?”
“为什么这么问?”
“你研究生毕业,不是照样跟人打工。你看看人家李嘉诚没上过大学照样当首富。
还有美国那个谁,乔布斯也是辍学了,照样能成功。还有当年你们隔壁班那个同学,人家初中都没上完就到社会上闯荡了,据说现在身家都过千万了。”
亲戚觉得我朋友读了这么些年的书,到头来还是和他一样,替别人打工。
他认为早点到社会闯荡赚钱,远比在学校读书有用。在学校不仅不赚钱,还要花一大笔学费,顿时觉得“读书无用”。
造成“读书无用”思想根源,追根究底就是觉得读书给不了他们现有的财富,并且浪费了可以赚得现有财富的时间。
-02-
很多辍学创业的商界传奇,他们虽然没有进入名校学习,但是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都要高于常人。
思想的高度从来都与知识的深度及财富的厚度成正比。
普通人士与成功人士最大的区别就是思维高度的不同。提升思维方式就是不停地补充知识,获得知识的积累就是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
张朝阳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同年考取CUSPEA项目奖学金赴美留学,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1993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了博士学位,并继续在MIT从事博士后研究。
马明哲1987年毕业于中国经济管理刊授联合大学经济管理专业。
1991年获得中南财经大学并获货币银行学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就读于中南财经大学并获货币银行学博士学位。
张旭豪是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
2009年4月在读期间与其同学创办饿了么网上餐厅。“饿了么”主要通过加盟餐厅的后台管理系统和前台网站页面的年服务费,交易额提成,竞价排名费用来盈利。
上述成功的企业家,都是拥有的大量知识的前提下,离开学校,独立创业。他们的学识和魄力被大家津津乐道。倘若没有储备足够的知识,就不会拥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更不会有胆量去创业。
-03-
现在的家长都是非常看重教育,都希望望子成龙。因为家长都明白,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没有知识,即便有钱,他也得不到别人从心目中的敬仰。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老乡,他在初中便辍学学做生意。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错,他就开了个小酒庄,收入颇丰。
在酒庄的基础上,又拓展的业务,开了家小型贷款公司,日子过的很是滋润。
几天前看到他的朋友圈,晒出了他跟团去的欧洲七国十日游。看到那些经典的游客照,十天游历七个国家,对他来说真的有所收获吗?
走遍欧洲七国的目的难道就是打卡,告诉大家我到此一游了?连去往的每一个景点都不知道代表着什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又有什么意义呢?他甚至一度认为拿破仑是画画的。
前段时间明叔也写过一篇《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一个人上过的学,念过的书,随着时间流逝,那些细枝末节你可能都会忘了,最终剩下的,就是你的素养。”
正如黄埔军校门前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读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会影响你的思维方式,会改变你的说话谈吐,让自己更清静儒雅,内心从容,让你看见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04-
之前不是流行这么一句话:人丑不是你的错,人丑不读书就是你的错了!
读书,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
知识,是为了更智慧更从容地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知识,也是为了拓宽思想的高度和灵魂的深度。即使深处在同样艰难的处境,却能拥有不一样的心境。
如果你有足够前瞻的眼光,和足够耐心的智慧,就能跨越物质的障碍,也不受限于空间的限制,能淡定从容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读书的用处在于充实你的内心,强大你的灵魂。使你即使身处险境,依然从容不迫。
读书是培养独特的思维能力,高屋建瓴的眼光。只有读更多的书,你就会知道怎么过你真正想要的人生。
所以我觉得,这个社会,不是强者生存,而是适者生存。读书可能不会让你变得很强,但一定会让你更加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