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海讲29:大义大利
代海涛
原文: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释义:
掌管国家的国君如果还是一心想着聚货敛财,那必然会招来更多奸佞势利小人,国君就会把这些小人当好人来重用。如果一个国家让一群这样的人来治理朝政,那结果一定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如果真是这样,即使再有贤能的人恐怕也没有办法挽救了。所以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一定不能把金钱财物的多寡当做国家的根本利益,而必须以仁义为根本中心,那才是真正的利益。
海讲:
这是《大学》全文最后段,也是画龙点睛的一句,更是首位呼应的,开篇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而结束讲: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能做到这样,那才是真的“明明德”了。
金钱货物其实都是中性的,本无好坏,只是用的人发心不同才导致善恶之别,为什么?皆因外力。就好比一台电脑,本无性别,插上电就打开,可是有人用它来学习打字编程写作创造美好价值,而有人却用它来看黄色网站不良视频淫秽图片,你能说电脑不好吗?256G内存,超级硬盘存储器,超大高清屏,哪里不好了,价格还贵。一切皆因人。
这就像金钱财宝,也一样,有人买房买车买衣服买生活用品,而有人吃喝嫖赌抽,勿怪金钱货财。
这就是为什么曾子《大学》一直说不能“以利为利”,要“以义为利”,人心如果被腐蚀,会越陷越深,思想源头坏了,怎么做都是恶,思想源头好了,怎么做都是善。硬件、方法、技巧、工具都是中性的,唯有人心是有属性的,人心向利就会以利为利,人心向义就会以义为利,用道义仁义再去驾驭财富,那才有保障,才能造福于人。
《易经》里讲:“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行不够,财富到你手,只会给你带来灾殃,驾驭不了啊。厚德载物,没有德行,或者德行就那么薄一点,怎能承受得了巨大财富。俗语讲:没拿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你没那本事,却非要那成果,不是神经质吗?神经质是不健康的病态的,怎么能长久。
《大学》本意就是大人的学问,大人总得整点高大上的吧,幼儿园小儿科的就过时了。一个人的脑子里总是会充满知识思想的,没有人的脑子是空的,至于说脑子里装什么样的知识思想,这个是就难说了,有积极正义的,有投机倒把的,有满脑子鲜花盛开的,有一肚子坏水乱泼的,你怎么种植培养,它怎么扎根生长。《大学》就是直击要害告诉我们,必须“明明德”,知道因果,相信因果,敬畏因果,修行因果,就是“明明德”,就是“大人的学问”。
最终人不能为钱所困,现在这样说,肯定会被人骂的,装什么清高,你不用钱吗,你不爱钱吗,你所做的所有努力不是为了挣钱吗?你看,这类人,小人,没读过《大学》,最多只是上过“大学”而已,他不知道《大学》讲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也不知道曾子说: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大学》是教人成圣成贤的,圣贤之道,在治其人之心,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正与邪,一念之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选择在我。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温良恭俭让,就是圣贤之道,就是圣贤的学问。
圣贤人自然感召圣人贤德,奸佞小人自然感召奸佞盗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一国之君,一个组织团队的领导者,发心性德言行造作习惯非常重要,虽然人间正道是沧桑,但终归邪不压正,桑海桑田变绿茵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