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有自我,自我也可以分为真自我和假自我。真自我的人,自我是围绕着自己的感觉而构建;假自我的人,自我围绕着别人的感觉而构建。前面提到过弗洛伊德的几个阶段,如果在口欲期的喂养、肛欲期的大小便、俄狄浦斯期的竞争欲的处理上,父母都是强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这就是在构建孩子的假自我;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节奏来,这就是在哺育孩子的真自我。
有真自我的人,他会尊重自己的感觉,不会太为难自己;有假自我的人,则会自动去寻找别人的感觉,并围着别人的感觉转,为别人而活,他们对别人的感觉敏感,却对自己的感觉很不敏感。所以说,太懂事的孩子,极大可能是假自我;而能折腾的孩子,则可能是真自我。
从小我就被打上了乖孩子的标签,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打架、逃课这些所谓的坏孩子做的事基本跟我绝缘。在初高中的时候,我就是典型的老好人形象,照顾别人,关心别人到委屈自己,大学之后,才慢慢开始走出来。老婆的性格也是这样的类型,活得比较辛苦,想要让身边的人人都满意,理性上懂得这根本不可能,不过心里就是过不去这个坎。
乖孩子的夫妻教育出来的一定是乖孩子么,有了这样的觉察,那就可以去挑战一下。现在的大宝就有点往乖孩子方向发展,经常说他很乖,就真往这个方向发展,而小宝受的影响还小,大部分时间还是熊孩子的状态。保持孩子的天真,创造一个抱持的环境,让孩子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这对父母绝对是一大考验。
【下一步行动】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罗杰斯的“成为你自己”,蒙特梭利的精神胚胎论等,都是在表达一个类似的意思,一个人的自我本身,就蕴藏着根本性的力量,我们所谓的成长,就是把这个自我活出来而已。这个过程不容易,却值得为之付出终身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