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太年轻了...”
“咱们能不能好好开个会!有什么问题就讲,有什么解决办法救提!我没时间跟你们浪费在‘我是否年轻’的问题上!你们继续开吧,就当我玻璃心好了,我不干了。”
这是粉姐在她上家公司最后一次的会议发言。
粉姐是我来北京之后认识的妹子,虽有一口流利的东北普通话,但却有着江浙女子的温婉娴淑,平时说话细声细语,做事也很为其他人着想,曾一度成为我们几个哥们选择配偶的标杆。
“其实我已经忍好久了,公司总有一些人,从来不好好开会,玩手机、打瞌睡,然后等别人PPT讲完之后,开始他们义正严辞的表演,并且还带着一股除她以外别人都是小婊子的腔调。你知道吗,之前他们还义正严辞地跟我说,他们本没有义务来提醒我的天真,说什么良药苦口,还让我虚心接受,哎呦,我是真不好意思跟他们说,您这服药太苦了,我还真是喝不下!”
其实对待这个问题,我们确实应该更理智一些,但天真与幼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形容词。
天真是对生活,对未来,对自己充满了希望与勇气,而幼稚则是愚昧地认不清现实。很多人确实没有义务说这些有的没的,反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是他们让我们进行了反思,自己到底是天真还是幼稚。
“步入社会后,确实不会有什么人好心地帮我解决问题,这点我很清楚,但我也不需要有人在我一腔热血拼命追梦的时候,捅我一刀,然后还表现出一副很无辜的样子。”
坨姐说完,直接把面前的烧酒,一饮而尽了。看得我很心酸,因为我一滴都没有喝,69块大洋就这么没了。
二
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群人,
对于你任何的想法,永远是一副趾高气扬的姿态,以“你太天真了”为引导语,其实他们也曾被压迫,被这个社会磨圆了棱角
,最后叹息地跟你讲,
“人真的会渐渐变成自己所不喜欢的样子,想当年,我也和你一样...”
一个真正天真的人,是不愿承认自己的失败,不愿相信别人可以把梦做完。
为什么人们更喜欢否定别人呢?
简单点说,为了存在感,以守为攻,以自以为是的理智与客观,巧妙地为自己脆弱的自尊心,套上了物理免疫的BUFF,有这种防御形态的人,要不是因为过于自信,以自我意识为中心,坚信自己的观点一定正确,为了他那可怜的自尊心,时时处处争强好胜;要不就是因为那与生俱来的自卑,心里缺乏安全感,害怕被否定、被孤立,所以试图用自己的观点去征服别人,从而获得支持与成就感。
对于否定别人这件事,似乎成为我天朝的一项基本国情,从古至今,从小到大,贯穿于我们成长的每个阶段,就好像是一种潜意识,又像是一种血液病,难以根除。
小时候,我们都会听大人跟我们讲,“满招损,谦受益”,从小我们就被这样教导着,别人的否定就是一种变相的鞭策与支持。
等着稍微大了点,别人家的孩子变成了我们的榜样,在生活里无处不在,即便是我们在功课中小有成就,大人们也会说,“要谦虚,要同更好的比!”良药苦口利于病,似乎那些刻薄的否定,组成了我们更新系统的需求文档,这些来自于外界的声音,不必管它三七二十一,无脑听从便是。
等年龄再大一些,经过了父辈数十年的洗脑,否定别人就已经成为了很多人固有思维当中的一部分,然后随着人们在床上嗯嗯啊啊地繁衍后代,这种思维就像是寄生虫,自然而然的一脉相传。
当然也有些习惯性否定并无恶意,只是有些人因为生活的疲惫与言论的自由,释放出来了自己心里那根深蒂固的自我否定,和对这个世界的怀疑和负能量。他们不愿相信世界的美好,但这其实与你无关。你只需要知道,肯定别人,是一种强大的能力。
三
《甘地传》中有这么一句话,
“首先他们无视于你,而后是嘲笑你,接着是批斗你,再来就是你的胜利之日。”
王家卫也有说过,
“每个人都会坚持自己的信念,在别人看来,是浪费时间,他却觉得很重要。”
对于一名热血青年而言,当然前辈们的否定也并非全都无益,只不过,那些道理可能并不适用于你的人生。
我们从小就一直接受着长辈们的经验之谈,老师们的“你如果不好好学,一辈子都没出息”,但长路漫漫,人生注定是一个人来走,绝不可因那些世俗的偏见,体制的桎梏而恐惧那些不确定的未来,每个人的人生都不需要别人来定义。你如果不走走看,又怎么知道自己选择的就是错的呢?
在《米德尔马契》中,医生李盖特一心希望创立新的医院,推行医疗改革,然而这样做却触动了当地医生的利益,再加之妻子爱慕虚荣,使得家庭负债累累。因生活所迫,李盖特选择了六便士 。最后,抑郁不得志而离开人世。
好友Hendy说:“我可不想像李盖特一样,我身边有同事就这样,所以为了我自己的生命安全,现在已经放弃和他进行除必要话语以外的沟通了。”
对于自己那些天花乱坠的想法,失败了就是顽固不化,成功了就是坚持梦想。
人生本来就无法评判好坏,那倒不如放手一博,大不了死呗。
没办法
谁让咱骨子里就透着一股
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蠢呢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