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毛在《雨季不再来》一书中,写了这样一件事。
她年轻时到国外留学,因为人生地不熟,初来乍到,为了跟同学们处好关系,更好地融入新的集体,她遵照父母的叮嘱,在陌生人面前,表现得格外谦卑、有礼、温和而甜蜜。
好人缘,好脾气一开始是有所回报的。起初的两个月,整个宿舍的同学都对她好极了,处处照顾着她。这也反过来给三毛增添了动力,她表现得更为卖力了:
四个人住的房间,每天清晨起床了就要马上铺好床,打开窗户,扫地,换花瓶里的水,擦桌子,整理乱丢着的衣服。除了不定期的铺自己的床,又铺别人的床,起初我默默的铺两个床,以后是三个,接着是四个。擦着桌子,挂着别人丢下来的衣服,洗脏了的地,清理隔日丢在地上的废纸。而我的同房们,跑出跑进,丢给我灿烂的一笑,我在做什么,她们再也看不到,也再也不知道铺她们自己的床了。
半年下来,她已成为宿舍最受欢迎的人。但同时,她也渐渐发现角色和地位也发生了十分微妙的变化。
个人用品成了公用的——
衣柜就成了时装店,每天有不同的女同学来借衣服,我沉着气给她们乱挑,一句抗议的话也不说。
成为帮大家跑腿的临时工——
如果我在宿舍,找我的电话就会由不同的人打回来。——三毛,天下雨了,快去收我的衣服。——三毛,我在外面吃晚饭,你醒着别睡,替我开门。——三毛,我的宝贝,快下楼替我去烫一下那条红裤子,我回来换了马上又要出去,拜托你!——替我留份菜,美人,我马上赶回来。放下这种支使人的电话,洗头的同学又在大叫——亲爱的,快来替我卷头发,你的指甲油随手带过来。刚上楼,同住的宝贝又在埋怨——三毛,今天院长骂人了,你怎么没扫地。
摊上这样的境况,只要是个人都不会觉得快乐,何况是聪明灵慧如三毛。三毛开始反思自己:
我一再的思想,为什么我要凡事退让?为什么我要助人?因为那是美德。为什么我不抗议?因为我有修养。为什么我偏偏要做那么多事?因为我能干。为什么我不生气?因为我不是在家里。
裂缝既然已经出现,就会有崩溃的一天。终于有一天晚上,三毛心里的所有的不满,委屈、愤怒都集中爆发了。
我在这个宿舍里,一向做着最合作的一分子,也是最受气的一分子,今天被院长这么一冤枉,多少委屈和愤怒一下子像火山似的爆发出来。我尖叫着沙哑的哭了出来,那时我没有处世的经验,完全不知如何下台。我冲出房间去,跑到走廊上看到扫把,拉住了扫把又冲回房间,对着那一群同学,举起扫把来开始如雨点似的打下去。我又叫又打,拚了必死的决心在发泄我平日忍在心里的怒火。
后来结果怎么样呢?三毛是不是因为合理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委屈与愤怒,就遭到了排斥?并不是,相反,身边的人对她的态度开始180°大转变,她终于找到了自己一直所希望的尊重、理解。
借去的衣服,都还来了。
“三毛,还你衣服,谢谢你!”
“洗了再还,现在不收。”
每天早晨,我就是不铺床,我把什么脏东西都丢在地上,门一摔就去上课,回来我的床被铺得四平八稳。
以前电话铃响了,我总是放下书本跑去接,现在我就坐在电话旁边,它响一千两百下,我眉毛都不动一下。
天下雨了,我冲出去淋雨,会有人叫:“三毛,亲爱的,快到我伞下来,不要受凉了。”
就连跟她僵持了快一个月的院长,也找了机会主动向她示好。
从此之后,在这个宿舍里,三毛度过了十分愉快的时光。
二
三毛是我很喜欢的作家,我一直觉得三毛是一个聪明、善良、有灵气的女孩,她的《稻草人手记》、《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等等著作,都以自述的形式,表达她对于自由的追求,美的向往,真情的眷恋,真诚的渴望……我习惯将她和张爱玲放在一起做比较。她们俩的相似之处,在于她们都是极其聪明,有才华,有天赋的女人,她们的感官都异常发达,对世间任何细微的事物都极其敏感,对世事和人心也洞若观火。但三毛和张爱玲相比起来,更加友善、温暖而大气,如果说张爱玲是个冷面傲娇的女王,那么三毛就是一个和善温暖的邻家大姐姐。
所以,当时在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心里是有些微微惊讶的,没想到情商高如三毛,也会在生活之中遇到这样令人尴尬的场面。
我想起了很多年前刚毕业时遇见的一件事。
那年,我在一家公司实习,与我一起实习的还有一位小姑娘小张。小张文静而乖巧,脸上总是挂着甜美而纯净的微笑,一看就是心地善良很好说话的主。到公司之后,小张处处与人为善,每天帮公司前辈们端茶倒水、打材料、跑腿、接电话……几乎有求必应。时间一长,别人都习惯了她所扮演的角色,一有什么事,就随口喊一声:“哎,小张,你去给我办一下……”小张也不推辞,即使手头上正忙,也立即放下,默默去办了。有一次,进入公司三年的小李让小张帮忙设计PPT,恰好小张当时正在忙着写一份策划案,老板中午就要看,于是就礼貌地婉拒了,一向高调惯了的小李见自己被拒绝了,当时就急了,对着小张劈头盖脸就开骂:“是你的事情重要还是我的事情重要?”
小张没有想到,自己一直以来的和气与忍让,最后居然换来这样的结果。时间流逝,小张渐渐成熟了。通过这件事,小张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人们多半不会珍惜那些唾手可得的东西,没有付出努力和代价,就可以得到的东西,在人们心里,多半是廉价的,物是如此,人是如此,情感与关系亦如此。
后来有一次,我想起这件事,不禁反思,小张刚进公司的时候,为什么会表现出这样一幅低声下气、廉价谦卑的姿态呢?
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
1、文化层面:家长老师社会文化规范都会教导,初入职场,要低调,谦逊,要尊敬前辈,小张是个懂事的孩子,自然会遵从这种价值观。
2、现实层面:她想跟同事处好关系,顺利度过实习期,正式加入这家公司。
3、性别层面:小张是一名女性,和男性渴望证明自己不一样,女性天生就追求一种被环境认可和接纳的心理,她们内心更注重归属感与安全感的建立。
4、性格层面:从小到大,小张就是一个性格怯懦的人,她受不了任何的差异、冷淡与冲突,她希望自己和身边人,都能保持一种其乐融融的和谐关系。
5、心理层面:因为原生家庭的关系,她从小在家里得到的爱和温暖就不多,她的潜意识存在一种价值感和幸福资格的缺失,只有在别人的接纳和认可之中,她才会有价值感。
以上五个层面,人们通常会将注意力放在前面四个,而忽视第五个层面,但在我看来,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第五个层面。
三
小张的事情只是个案,但不难发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取悦别人的事情时有发生,每个人应该都会有这样的一种体验:
“我挺内疚的。”
“他\她好像刚刚不太高兴哦。”
“我这样做,是不是会给别人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
“不知道他们会怎么样评价我呢?”
“他\她一定会埋怨我的。”
“刚刚他\她那个表情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不喜欢我?”
……以及其它各种诸如此类的心理独白。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喜欢取悦别人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内疚感在作祟,这种内疚感是一种很隐秘的,非理性的情绪,我们需要好好观察自己的内心,才可以弄清楚自己究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们为什么总是那么希望别人满意,符合大多数人的期望?为什么我们很多时候明明内心不愿意这样去做,还不得已要为难自己呢?
在这里推荐一本心理学著作《负罪感与乐趣》,这本书认为:负罪感是一种极为隐秘的情绪,是一种对于自己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负有责任的心理,比如说我们拒绝了别人的请求的时候,我们没有与别人分享某个东西的时候……而那些内心有负罪感的人总会希望符合他人的期望。
书里这样说:
事实上许多人对几乎所有的一切都能感到负有责任。如果人们把自己与他人区分开来,他就会感到自己负罪,或者当您允许自己去做了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去做的事情时,人们对不是因自己而起,但却无法回避的状况而负罪。
这种负罪感究竟从何而来,书里认为多半是来源于童年,因为小时候生活之中各种情感关系之中存在的缺陷与遗憾所致。
当事人并不知道这种负罪感的存在,童年时代它就被纳入内心生活之中,但是几乎被忘记并受到抑制,它能使我们作为青少年和成年人的生命之花变得枯萎。
几乎没有另一种童年时代产生的“罪责”像负罪感那样容易在一段幸福和充满成功的生活后破坏我们的努力。
负罪感究竟有什么危害?
除了其他因素之外,这种负罪感首先会妨碍人们形成一种适当的自信,并会阻碍人们在人类社会中实现个人的兴趣和愿望。
负罪感会让人在自己的感觉中以及与别人打交道时产生误解和混乱,交往因此变得复杂和负累。
这种负罪感,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自我限制和贬低。
三毛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她是那么的向往自由,她追求的绝对不是滚滚红尘里的随波逐流,她有一颗不受世俗束缚的心灵,她过着一份随性自由的生活,她的生命像一首美丽而忧伤的诗歌。即使内心强大如三毛这样,也要克服内心的种种误区,何况是像小张这样平凡的女孩。
现在回过头想想,当年小张之所以表现得如此谦逊和气,本质上来说,是否也存在着一种希望靠拉近与前辈之间的情感关系,而希望可以不完全依靠工作表现,而获得留在公司里的机会呢?这反过来,是不是也说明当时的她对于自己当时的工作能力有着些许的不自信,甚至对自己都不够自信呢?
四
记得上大学时,只要有聚会都会参加,一帮朋友找个馆子,喝酒,胡侃,可以热热闹闹整整一个晚上,那时候总觉得和朋友们在一起很快乐。随着年龄增大,越来越不喜欢聚餐,无论是朋友之间的,还是工作场合的,但凡超过六个人,就不太愿意去。人多了,热闹是热闹,却是一种浮于表面的热闹,大家推杯换盏,相互吹捧,也不过是捧场做戏,没有什么会真正留在心上。工作的事情,工作场合基本上都可以解决,过度社交,只会浪费时间,让自己身心俱疲。朋友电话邀请了,也会婉拒,不怕得罪人,真诚地把自己想法说清楚,愿意理解你的人,自然会理解,不愿意理解的,毕竟只是极少数,多说也无益,可以选择置之不理。
人是社群动物,每个人都必须和别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结,没有一个人可以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但是,不代表要放弃自己的价值观,去迁就、取悦别人,你开心了,我不开心,让你的快乐建立在我的痛苦之上,这是对自己最大的侮辱,最好的方式是,你开心,我也开心,大家各取所需。
说到底,生活和成长都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与别人无关。要想彻底地杜绝可以取悦别人,那么唯一的治标又治本的途径,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起来。只有你确认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坦然地面对身边其他人。
你看,这世间几乎所有美好的珍贵的事物,都从来不会刻意取悦别人。
人们惊叹于彩虹的美丽,但是彩虹从来不会随随便便才出现,总是要经历狂风暴雨,才会难得一见,人们也才因此而念念不忘。
洁白浪漫的雪花,也只会出现在寒风刺骨冷冽的冬季,不会让你吹着空调吃着西瓜就锦上添花给你飘上一场。
美丽的花儿,开放和凋谢都有自己的时令,你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不会为了等到你的赞叹,而苦苦地留恋枝头。
寒来暑往,时间流逝,日升月明,甚至天下万物的来与去,都有自己的时间。
……
我们也一样,从来不需要刻意为某个人而改变,做你自己,快乐、自然、而大方地做你自己,就很好。下次,再遇到那些迫不得已的场合,不妨试着在心里这样对自己说:
“我做的是正确的”
“我感兴趣的事正是别人所感兴趣的”
“我相信我自己”
“我要直接感受自己的需要,并在面对他人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需要。”
“我的想法没有问题。”
说白了,刻意取悦别人,除了会干扰你的自己的视线,影响你自己的心情,降低你在别人心目之中存在的价值,对于事情本身,没有任何益处。
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就是对于别人最大的尊重与善意。
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的方式,就是多多投资自己,将自己磨砺成一把锋利的所向披靡的剑,让自己过上快乐、富足的生活,让自己成为值得自己和身边人信赖、依靠的人,让自己成为那个可以提供价值的人。也许,这才是取悦自己,取悦这个世界最靠谱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