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自己开始变得多愁善感。或许是因为自己本身比较敏感,又或许是一种天然遗传。
今天跟老妈闲聊,老妈一脸心疼的聊起邻居家的孩子,说她太节省了,在家里上网课也不开空调,屋里冷的不行。
我随即说到,那孩子确实太懂事了,这是为她家长分担呢。今年受Y Q的影响,着实不好赚钱。她爸爸今年在工地上活少,天还不算冷,就歇着了,加上工资还没结算完,手头确实紧。这样一来,全靠她妈妈在木材厂赚钱。家里靠妇女赚钱,难免会多些唠叨,今年这种情况,唠叨的嗓门尤其大,连她的弟弟妹妹在家也格外懂事,不敢捣乱。
我妈随即说到,是呀,今年都没赚到大钱,确实比较难,所以孩子也跟着受苦。说着又忍不住同情地叹息起来。
嗯,我嘴上满不在乎地答应着。随即又像安慰我妈似的对她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吃点苦,对她以后没准有好处。”我妈半信半疑地回答着“嗯”。
刹那间,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涌上心头,我一本正经地对我妈说:“你不要觉得她苦,你觉得她苦不代表就是她觉得苦,没准在她心里她觉得没什么呢。就像当年上初中的我,冬天烧火做饭,也没觉得啥,一点没觉得苦。”
说到这,也勾起了我妈的回忆,“是,那年我去浙江打工,家里没钱买煤球,冬天就是你在家烧大锅做饭,我回来的时候你手都冻了,也是从那个时候你得的鼻炎。”这个时候,我没有看清老妈的表情,可能带有一丝心疼,又或许带着一丝愧疚。我没敢看她,只是忍不住说了一句“那时我一点不觉得苦,我觉得家里有爸爸,有妈妈就是幸福。我跟我爸在家里等着你回来过年,就很开心”。
妈妈听了,淡淡地苦笑了一下。我紧接着说:“现在我工作赚钱了,你年纪大身体弱了,我们觉得不开空调就是受罪,就是苦。要是真倒退上二十年,开不开空调有啥呢,这才根本不叫苦。有些苦,本身觉不出来苦,和后来对比了,才觉得苦了。我妈连连点头说着“对,对。”
聊天到这就结束了,却不禁引发了我的深思。是呀,生活原来哪有那么多苦,吃的不好,穿的不好,算什么呢,有亲爱的爸爸妈妈陪伴着,就是最幸福的时刻。
虽然妈妈外出打工,只能靠打电话联系,但是对妈妈的那份牵挂,以及妈妈对我的那份爱,我都能感受得到,所以我不觉得苦;虽然爸爸身体不好,不能照顾我,但是我能做饭,照顾爸爸,能听到爸爸对我的鼓励和期盼,我不觉得苦。
真正的苦难,或许有它大概相似的轮廓,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它却有不同的意义。对我们来说的苦,对别人来说可能并算不上,只是我们的心里把它无限放大了。
不要随意定义别人的苦难,不要随意揣度别人的意愿。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别人不需要帮助时,我们也应相信他们可以解决当下的困难。我们能做的不是去放大别人的苦难,假装善意地去说“你过得真苦”,而应该是尊重别人当下的努力和坚持,相信他们可以因当下的“苦”而收获未来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