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条》栏目的短视频,讲的是一个北京的画家,租住在郊县的山区里,他把温暖的日常生活画在了画中,陪伴着孩子和家庭,让生活充满了画趣和风情。
我非常喜欢短视频中画家说的一段话,他说:“我个人比较喜欢那种不是特别满的,让人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国画有个词叫计白当黑,就是白的地方虽然没有东西,但可能会让人感到比有笔墨的东西更丰富。”
当我听到这段话,瞬间被打动,立即把它放在了我的朋友圈中。
有朋友说,真美好的生活。
但每一种美好必然附带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坚持和努力,这并非独特。真正的独特在于画家画的画,细微、并生活化的真实,同时还有他的思想“计白当黑”,一幅画的整体,并不是只有实笔线条才能看出画的美好,而在画的结构、布局中,常常的疏密虚实,才破解了画的平板、单一,这就像生活本身一样,即有起伏,也有平白,在对立又和谐中,疏密虚实相映生辉。
这让我想起了昨天看的李筱懿视频号中讲的4步费曼学习法,第一步,明确目标,确定自己要学什么,做什么;第二步,模拟教学,可以把自己最近学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听,来进行输出和总结,也可以每天做小结,当把学到的东西教给别人,并能听懂,这个过程中,自己也更深刻的把知识点记住了——这就是费曼学习法的精髓,用自己的理解把知识讲给别人听,让零基础的人都能听懂;第三步,回顾,把所有不明白的点整理在一起,查缺补漏,依次解决;第四步,简化,用最简单的语言,总结出你学到的知识,简单才好记忆,记住之后才能做到。
看似“计白当黑”与“费曼学习法”毫无关联,毕竟一个是国画的创作术语,而另一个是普遍应用于各种学科的学习方法,但我却觉得它们的共同点就在于是学习创作的方法。
在费曼学习法中,强调的是学习、理解和记住知识的过程,而“计白当黑”却可以理解为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实用的过程。思考为虚,不思考无以成方圆,实用为实,只有能用到的才是真正需要的。
世界何其大,知识何其多,每个人每天的生活学习需要都不一样,所以思考的点也不尽相同,思考的过程既可以是理论上的记忆过程,也可以是独特创新过程,同时还是把死的知识灵活应用的过程,这些过程都不能实际表现出来,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没有画面,却什么都可以画,或者说天马行空,什么都可以想,只要想的能收回来,收到知识点就行,这实在是很神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这是我学习中最喜欢的一种风格,不一定很现实的思考,但却是最有创意和创新的思想。
我不喜欢死气沉沉的学习背书,更不喜欢死搬硬套的应用,所以上学的时候总是记不住课文或者公式,我一直认为我记忆力不好,但生活中记忆力倒也还不错,也没容易忘掉什么,只不过更率性一些,这些天工作生活的忙碌也让我暂时从写作中停了下来,我在想,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写作,必然不是为了写而写,必然是为了更高层的学习总结或创新而写,所以偶尔停下来,想一想,给自己多一些留白,好在自己这幅画上添光添彩,这便是我喜欢的“计白当黑”——思考很重要,不容任何忽视和怠慢。
把所思所想拔一个新的高度,然后用写作的方式创作出来......仿佛自己也成了视频中的画家,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画家,这幅画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