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底,因为想督促自己写读书笔记,便开了公众号。之后,写过两篇,读书笔记,两篇生活随笔。无所谓有无读者,只图自己高兴。
2020年1月初,无意中从朋友那里了解到,她的一个学生毕业以后成为了“自由撰稿人”,写网文月入上万。正值疫情居家不能出门,确实,语言出不来的时候,思想就出来了。面对家里的两只“四脚吞金兽”,面对买学区房后下降的生活质量,我动了码字投稿的念头。
一、投稿探路
关注了几个投稿平台,研究公众号的调性,听了自媒体写作的课程,刷新了思维,摸清了套路,幻想着自己也能写出个“10万+”的爆款文,我摩拳擦掌的准备试水。
先追热点,写热文,熬夜赶稿,投稿,接下来,开始了坐立不安的漫长等待。为什么坐立不安呢?因为一篇文章一次只能投一个平台,可是,如果没有及时通过,没有踩到热点上,就意味着你熬的夜是白熬,你写的热点文就是废稿。
总而言之,热文是有实效性的,过期的热文,就像开了瓶的隔夜雪碧,无滋无味儿,难以下咽,不会引起读者兴趣!
两次失败的热点文投稿经历之后,也认识到那些爆款文之所以成为爆款文,一是颠覆认知,二是贩卖焦虑,思想与干货兼具。
臣妾,做不到呀!
于是,我转战写一些亲子类文章。因为亲子类文章都是妈妈们在看,妈妈们带娃的生活都太苦,所以大多公众号亲子类文章风格都是“幽默搞笑,吐槽调侃。”
翻看了二十多篇“十万+”的亲子文,发现了他们都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遵循了这样的套路:“用明星片段导入+轻松幽默举例+悄无声息干货指导”或者是“漫话式吐槽”、“图片式密集笑点”。
以为自己参透了亲子文的奥秘,又信心满满地动笔,写了四篇,真的是熬干了我仅有的那点“幽默细菌”,四篇中,能拿出手投稿的也就一篇。寄出以后,结果,收到编辑婉转的拒绝“认真的阅读了您的文章,可能不太符合我们公众号的调性,有机会再合作!”。
哎~,真的是太伤自尊啦!
这一篇篇被毙了的稿子,就如同被隐匿在黑暗中的不能见天日的私生子呀!于心不忍,心有不甘!
有时候觉得,自己好歹也是中文系毕业,怎么就不能靠文字吃饭呢!有时候觉得,还是自己书读得太少,想的太多!
在简书参加“日更挑战”,老公看我写稿辛苦,打赏十块,平台抽走四毛,我暴躁了,我得写多少字才能挣回这四毛钱呀!来,要给钱,直接打卡!这心情简直像极了小时候捡棉花挣钱后,会把花的每一分钱都换算成“捡一公斤棉所耗的时间和体力”。
短短的几周,让我终于体悟了那些自由撰稿人“头秃”的无奈呀!靠写字吃饭,哪一个人不是头挠烂,发掉光的节奏呢!
二、转战公众号
投稿不成,就自己做公众号。
变被动,为主动。
思维 ,看不见,摸不着,却决定了你实实在在的行为。
公众号的运营,内容定位,阅读对象,排版风格,数据分析,用户分析都一一得有细致规划。
举个例子吧,我根据自己的专业,职业,把公众号做了以下定位:
内容定位:高中作文素材。
阅读对象:高中学生或语文教师;
排版风格:清新、笔记框架式
宣传语:慢节奏,久读书,常写文,让写作文成为一件轻松的事情!
其次,平台定位的不同,阅读者的阅读兴趣就会不同,侧重点也会不一样。搞清楚阅读对象,十分关键。
例如:我写的一篇故事类文章,在简书上阅读量竟然上了4.9k,在“公众号”阅读量不足百人。写的一篇“文化传承”的议论文,在简书和公众号阅读量都不高,但在“纸条作文”点赞收藏的有一百余人。
文章的阅读量上不去,跟没有弄清平台定位及阅读对象有很大的关系!
最后,自媒体写作,是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写作。“屏读”时代的到来,阅读场景与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文章的标题决定了打开率,文章的内容决定了转发率。所以,文章的标题与内容一样重要哦!
当然,你以为这样你遵循了以上几点,你公众号推文的阅读量就能上去吗?朋友圈毕竟是个闭环,你分享朋友圈,看的人始终是有限的,所以还需要在用户开放的平台上做推广,做宣传,比如简书。当你的公众号的用户遍布全国各地的时候,才能说明你做的号有了影响力吧。
比起那些一个月就涨粉一千的牛人来说,我的速度是人家的五分之一,简直是龟速,不过,道阻且长,行且将至。
生活,就是这样。
想的,都是困难;做了,才有出路。刚开始,只想投稿,结果,却干起了编辑的活儿!
我知道,走的每一步都做数,尝试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万一成功了呢!
我知道,要想长远的发展,原创才是王道,只靠搬运文字,也难长远!
读书,读书,读书,持续的输入,才能保证不间断的输出,愿我早日能从文字搬运工,变成思想传递者!
来,给自己做个广告,对高中语文作文素材感兴趣的可以扫码关注,后台回复“高考作文素材资料包”,赠送你最新社会热点素材电子版资料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