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来越觉得,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包括医患关系,很多时候是沟通与理解的问题。
我一直强调有效的沟通和更高维度的理解。观念当然也很重要,但有效沟通是把观念表达出来,让对方原汁原味的接收到。更高维度的理解则是站在所有不同的观念之上来看待这些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由来,然后你就会发现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
沟通和理解都是需要成本的,这些成本虽然没有写到账单上,但每个人可能都会不自觉地考虑到,从而在资源(时间、精力、金钱等)有限的情况下做出一些节省成本的行为。而如果你具备了有效沟通以及更高维度的理解的能力,要想施展出来,还需要极高的耐性。
耐性当然是主观因素,但也跟很多客观因素有关,比如工作强度,工作时长等等。所以有些人际问题,基于客观原因来讲,就是一种很难解决甚至无解的问题。有了能力施展有效沟通和高维理解,还要考量愿不愿意施展,愿不愿意付出成本,你面对的人值不值得你付出成本。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是个很有耐性的人,但是最近我发现自己的耐性好像都被工作透支光了,当我打电话回家给父母时,有时候面对唠叨的父母,我会显得不耐烦。我想起了别人常说的守恒原则,耐性是不是也是守恒的?当你工作或者生活中对一些人富有耐心的时候,是否意味着你会对其他人耐心不足?如果说耐性跟时间跟个人精力等成本有关的话,那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守恒很可能是成立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说法:“我们总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可能是对陌生人消耗了太多的耐性,而对亲密的人反而觉得我减少成本的投入,也不会怎么样,所以才会没耐性,所以才会显得太苛刻。
很多文章说我们应该对亲密的人投入更多的耐性,对陌生人爱谁谁,爱怎样怎样。我认为耐性是主观因素,必然受主观调控。但在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我们也可以尽量提高自身修养,使自己更有耐性。同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客观因素,比如提高沟通效率,不只要具备有效沟通的能力,还要做到高效沟通;又比如减少甚至避免和观念不“和”(这又是我造出来的一个概念,观念不和的人指的是爱争论,以辩倒对方为目的,而非讨论出更接近客观真理为目的的人)的人在一块,可以和观念不合的人在一块,有利于受到更多不一样观念的冲击,促进共同进步,但不要和观念不“和”的人在一块,那样要做到更高维度的理解的成本太高了。
主观因素是很重要的,因为很多时候你对客观因素毫无办法。
最后,面对上述情况,我们要始终相信自己的耐性是无穷无尽的,不存在被透支完的情况。只有在这种信念下,我们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最大的耐性,温柔地对待你爱和爱你的人。感谢那些看到这里的朋友,感谢你们对我的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