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这周五命题“高薪不喜欢和底薪很喜欢的工作,你选哪个?”我对这个“高薪”是很有疑问的,觉得这个题目不如改为“父母叫你考公务员,你该不该完成自己的理想?”这个“高薪”命题,我自己是坚决站在反方立场的。
我的立论就一个,根本不存在不需要基本功底、不需要历练、不需要时间打磨,一上来就高薪的工作,我连这期的命题都否定。在一开始小样片里就用了微商这个词来形容高薪工作,可吃瓜群众们早已知晓微商高薪只是一个骗局,“微商喜提”已经沦为大众段子。刚毕业,明明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竟然加入了传销组织,不也是被想轻而易举就高薪的骗局诱惑吗?我要说的是工作有分喜不喜欢,但真正的高薪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专业知识的积累,可靠人脉的拓展而得到的。一般意义上的不喜欢的高薪工作可能是房产中介、职业经理人等,你看哪个的工资不是与业绩挂钩。而底薪喜欢的工作无非就是从事演艺、艺术工作,这个工作的酬劳全国人民都知道——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与自身努力有关系但与“天赋和幸运”更有关系,不确定性太高,所以才让人在选择时患得患失。
结论,不管工作喜不喜欢,都是从底薪到高薪的状态。没有工作是一开始就是高段位的高薪,考公务员你都得先经历几百、几千人选一的恐怖厮杀。
在节目中,康永哥提到李诞喜欢纯文学,而他靠说段子赚钱。听到这里,我一点也不奇怪。“纯文学”相当“语言”的黑带九段,而“段子”只是“语言”的黑带一段而已。若谁有幸升级到鲁迅这个级别,那可是后人都能享受版税的。可见不是纯文学不如段子值钱,只是人与人不同而已。
下面,我要奇袭李思恒的两个论点。
第一点 放弃高薪就是放弃了舒适和自在的生活。
这一点,我可以用我上面的论点来反驳。薪资是从底薪到高薪的状态,自然生活也是从窘迫到舒适。而且窘迫的生活对高薪有益,因为我上面论诉了一般从事艺术工作是很艰难的。为什么我们拍的片子、唱的歌如此的不接地气——假,就是制作者们没有憋过尿(怕上班迟到)、没有挤过地铁。票房不大卖,怪观众没水平,哏,他们没搞懂,我们不在一个消费水平,我们当然不买你的账。搞艺术想出头,可不是阳春白雪的事,请先从憋尿挤地铁开始。
第二点 选择高薪是一种成长,不是你的自由比我的自由来的更高级。
工作没有直接高薪的,但漂亮姑娘可以直接嫁有钱人,在刘强东事件没有爆发时,多少人夸赞奶茶妹妹拯救了银河系。可事件后,吃瓜群众对奶茶妹妹的忍辱负重却是冷嘲热讽。我们没有标榜谁的选择更自由高贵,只是早已洞悉“伪高薪”就得“高跪”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