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 第三季》中,董卿对话首位走出太空舱的女航天员王亚平,还送上了一个朗读亭外观的U盘,里面有提前录制好的183段朗读音频,将陪伴他们在太空的183天,这波举动实在是太用心了。
火箭发射近一个月后,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为《朗读者》发来了“太空朗读”。
他们凝望着蓝色家园,深情地朗读了巴金先生的《激流》总序:“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朗读结束,翟志刚在飞船中表演后空翻,三名航天员飘浮在空中,身后是点点繁星和蔚蓝的地球家园,他们正带着人类共同的好奇与梦想,遨游九天。
此次“太空出差”,王亚平成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星海征途背后是一次次拼搏、突破自我。
许多人被她的美貌吸引,但也有人产生了怀疑:这位80后女性,出生普通家庭,凭什么能够两次登上太空?
01 飞出樱桃村
1980年,王亚平在山东烟台出生,那是个小山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靠五亩樱桃林为生。
家境贫寒的孩子早当家。七岁时,小身板的王亚平就会抢着帮父母做农活,还要照顾弟弟妹妹。
在初中毕业时,她瞒着父母,修改了志愿,升入高中,父母原本的打算是,她能够读个师范类中专,早早工作,安安稳稳的生活。
或许也正是因为她的那次“叛逆”,才有了后面的转机,高三那年,山东招办到烟台招飞行员。
全班20个女生,唯独她一个人不戴眼镜,而且是出了名的体育健将。
从学校到烟台再到济南的大体检,一轮接一轮严苛的体检下来,连她自己都没想到,竟然一路过五关斩六将,顺利通过了所有的体检和测试,拿到了空军长春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她以高出分数线130分的成绩,成为了我国第七批37名女飞行员之一。
02 飞行为上太空奠基
零下十几度,寒风凛冽如刀,王亚平在清晨出来跑步,哪怕汗打湿衣服,在后背凝成大片薄冰,睫毛挂着冰珠,遮挡视线,她也从未想过放弃。
她答道:“就是当我快要受不了的时候,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就这样坚持到了最后。”
她在飞行学院的刻苦,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21岁那年,王亚平就已经会驾驶4种飞机。
王亚平也曾多次出去参加飞行任务,这为她后来的飞上太空奠定了基础。
王亚平接到增雨任务,当天空出现厚重云雾时,她驾驶飞机,在电闪雷鸣的云柱里穿梭,尝试发射增雨焰弹。
八年间,她在空中的安全飞行时间,长达800多个小时,出色地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消云减雨”、“汶川地震救灾物资运输”等重任。
蓝天白云中的一次次穿行和历险,锻造出她的波澜不惊和沉稳坚毅,也让她深爱着这份使命。
03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
当年神州五号拖曳着红色尾焰,首次进入太空,中华千年的航天梦,书写了新的篇章。
望着荧幕上杨利伟的身影,王亚平心想:“中国现在有了第一个男航天员,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如果可能,我要做那个向太空挑战的人。”
正是有了那颗梦想的种子,在2009年,得知国家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王亚平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进驻航天城后,王亚平很快就见到一位熟悉的人——杨利伟。她鼓起勇气上前打招呼,还问了一个问题:“作为航天员最难的是什么?”
在航天城,他们每周都有课程表,高等数学、天文学、解剖学等30多门学科填满了她的时间。
航天员的理论课程时间安排得很紧,大学本科生一年的功课量,他们需要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消化掉。
王亚平说:“那三年的时间,基本上没有出过航天城大门,也没有逛过一次街,桌子上台灯基本上没有在12点前熄掉过。”
成为航天员的道路上,有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不仅是体现在学习上,训练中也是如此。
王亚平每一次训练时所承受的强度,都和男航天员一样。因为太空中,不会管你是男是女,都是公平对待的。
第一次转椅检查,王亚平只坚持了5分钟,就浑身冒汗、头晕恶心 。
虽然做飞行员时,也有转椅检查,但只要4分钟,而且头不用动。但航天员要求连坐15分钟,还需要叠加头动的刺激。
训练超重耐力时,离心机一运转,她的心脏就会疯狂跳动,胸口像压了千斤重石,会感到头晕目眩,呼吸困难,脸上肌肉被甩到变形,眼泪止不住往外流,“就相当于8倍的体重压在你身上”。
而且,还要在“度秒如年”的剧烈痛苦中,准确重复各种标准动作,答对“判断信号”等题目。
当然,也不是没有退路。在训练时,有一个叫停的红色按钮,只要摁下去,你就可以停止训练。王亚平一次都没用过。
曾经,很多她以为无法做到的事情,都一一完成了,凭借的,就是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04 第一次太空授课
2013年6月,王亚平执行了神舟十号飞行任务,在舱内生活了15天。
一年后,凭借过硬的飞行技术与超强的心理素质,她通过重重选拔,被确定为神舟十号飞船首飞女航天员乘组。
多年后,一些在台下痴痴望着她做实验的孩子,走上了航天的道路,成为了与她并肩作战的同事。
05 再登太空——出舱行走
而接下来的登天路,她等待了8年,此行她要挑战一项新的任务——出舱行走。
为了适应太空环境,王亚平需要穿着120多公斤的舱外服,潜入水槽中,克服水的阻力和装备自身40千帕的压力,在水下模拟作业长达7小时。
由于体形较为清瘦,在操作时,她需要比其他人付出2倍的力量才能完成,“每次练完了之后,吃饭的时候拿筷子的手都是抖的。”
王亚平说:“太空不会因为女性而改变它的环境,也不会因为女性的到来而降低它的门槛。”
其实,女性不必为了家庭献祭自己的人生,不必因为性别限制梦想的疆域,不必因为任何声音,放弃自己对人生的选择。
“当你看向窗外的星星,看见我们的地球,别忘了,数十亿女性也借着你的目光看向窗外。”
王亚平凭什么能两次进入太空,因为她自己的努力、坚持,永不放弃的信念。你能承受多大的困难,便能收获多大的称赞,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