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给先生孩子还有自己准备早餐已经一个星期了,自从孩子出生,父母就过来照顾我们,整整10年,我都有现成的早餐吃,为什么我要开始自己做早餐呢?
其实动这个念想已经有一段时间,之前迟迟没有行动,现在回想起来,是我自己给自己设置了太多障碍,没有动力去改变现状。
今天跟一位小伙伴聊了两句,因为我看到她正在跟随永澄老师做每日四象限的日事清,特别佩服她,于是主动链接她并向她表达“我也很想做,就是迟迟没做”,她直接了当回我一句:“先想想你为什么要做,也就是目的,才能让自己有动力”,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我,联想到我做早餐这个行为,在开始行动之前,我只是在脑海里模拟了一些情境,并没有形成完整的闭环,通过小伙伴的点拨,我突然意识到只有清晰自己的目的,清楚自己为什么做,我才有动力继续前行,继续早餐之旅。
目的的澄清,最好用的模型就是黄金思维圈,黄金思维圈的概念已经接触两年时间,从目前看离学以致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Why——我为什么开始做早餐?
1、可以调整早餐的饮食结构。
以前父母准备早餐,通常都是中式的,粥面、馄饨、包子油条、生煎小笼等等,缺少蔬菜水果,蛋奶制品,从营养学角度考虑,这样的饮食结构是远远不够的,以前也提出过要求,但是父母很难接受也很难改变,为了避免摩擦和矛盾,一直延续着传统的早餐模式。
2、回归和谐宁静的三人世界。
父母一早过来准备早餐,容易打破早晨的宁静生活,早上人一多,看到孩子磨蹭,免不得要催促孩子,你一言我一句,孩子起床后一直处于这样的生活环境,也容易破坏孩子的自主性和秩序感的建立。
3、减轻父母的责任和负担。
父母住对面小区,平常都是早上过来为我们准备早餐,他们很重视早餐的质量,希望我们吃好,所以起得特别早,花1个半小时准备一桌,如果我自己准备早餐,父母不会有心理负担可以睡得晚一点,早上也可以安排他们自己的生活,父母休息得好,身体也好,也是我们全家期望的结果。
4、体现我的价值。
为先生和孩子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是我作为妻子和妈妈的一个使命,我乐意看到他们享用我精心准备的早餐,能为家人创造健康的生活我也感到很满足。
How——怎么做早餐?
1、从营养学角度考虑,早餐应该符合金字塔饮食结构,包括主食,蔬菜水果,优质肉类,蛋奶制品,坚果。
2、早上的时间有限,早餐准备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
What——做什么样的早餐?
1、参考下厨房APP还有其他早餐类分享,收集快手早餐。
2、周日提前列出下周每一天的早餐品类,网上下单采购食材。
3、把食谱清单贴在冰箱上,前一天晚上确定第二天的食材。
4、购买趁手好用的工具,提高早餐效率。
通过一周准备早餐的实践,我的三点心得: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好用的工具,蒸锅,煎锅(我都买的小熊牌)可以大大节约时间,提高做早餐的效率。前人的经验就是宝贵的财富,下厨房APP上有很多快手早餐,第一次做也可以零失误。
2、闲时无计划,忙时多费力。
平时留意收集快手早餐,提前一周列好下周的早餐计划,保证每一天的营养搭配,不会手忙脚乱。
3、善用网络资源,为时间付费。
感谢马云爸爸的盒马鲜生,我不用去菜场,就能一键购买需要的食材,一小时送达,只需要提前一天晚上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