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工作做的是运营的工作,虽然换了行业,但是仍然离不开熟悉的工作性质。选择的还是运营性质的工作。
在《小学问》中,有个话题包是关于职业规划。有一期,邱晨说过,像他们这种被大众崇拜的人,其实只是观众以为的那样子。事实上,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始终是他们熟悉的领域——辩论。
因为对于辩论知识跟技巧十分熟悉,所以他们才可以在这个领域里面毫不费力地进行圈粉,最后成为知识红人,享受这个身份该有的网络流量红利。
因为这期节目,我认真思考着一个问题:到底在舒适区待着,是好事还是坏事?
对于这个问题额答案,我有一个故事想跟大家分享。
我们公寓隔壁有个警务室,这个警务室的警长偶尔会过来跟我们聊天。直到前几天,他跟我们说要辞职了,准备下海去经商。因为他觉得趁着现在还有一股冲劲,想去做以前未曾做过的事情,不想永远在一个舒适圈子待着,每个月领着固定的工资,直到退休。
我听了他的事情之后,打心底很是佩服这位警长的勇气,毕竟50岁的年龄,还有5年就可以退休(警察的退休年龄比较提前),过着享福的日子。却在50不惑的年纪放弃安稳,选择继续风雨兼职地拼搏,为的是看得更远。
从警长的例子中,我们似乎可以得到答案,待在舒适区可能不是很好,连一个公务员都选择跳出体制,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们这些年轻人不是更应该胸怀远大点嘛?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真思考了之后,我给出的答案是,你要根据自己的性格去选择相应的环境,而不是急冲冲跟着别人一起去奔跑。
这里,我给出几点小建议:
1.天生型选手。如果你的骨子里面就是有一份不羁的性格,永远对外面充满向往,那你可以去尝试很多不同的挑战;相反,如果你是属于柔弱性格的人,却很渴望外面的世界,那你可以去征询有相关行业的朋友,看看他们的工作,自己是否可以胜任。
2.犹豫型选手。决定放弃舒适区的工作前,请给自己一点时间去了解相关行业资讯,并且短时间内阅览各种知识,而且在进入冒险区时,记得给自己设定一个期限,需要多长时间达到什么样子的状态或者是职位。
3.被辅导型选手。有种人叫做旁观者,属于那种永远只会想象,却从不敢踏出那一步的人。这种性格的人,其实本身里面缺乏的是自信以及对未来的恐惧,他们需要的是身边人给予支持跟领导,一旦他们拥有自己的处世方式之后,他们也会变得很有想法,敢于冲动。
4.稳定型选手。这类人,可能命中注定就是属于体制内的人,他们只能是按照体系的步骤去做,喜欢流程化很明显的制度,一旦出现偏离体系之外的事情,他们会变得焦躁不安,工作效率低下。这种人只能是待在舒适区中,这样子的宿命对他们来说,或许会是更加安全,呈现一种良性发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