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传承发展领域气象一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稳步迈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了澎湃不息的精神动力。
在传承中坚守,于创新中发展。古老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重焕生机。从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保护与展示,让千年壁画“飞”入寻常百姓家,到故宫文创产品的火爆出圈,历史文物变身时尚潮品;从传统戏曲与现代音乐的跨界融合,唱响古韵新声,到民间手工艺借助电商平台走向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的双向发力下,实现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既守住了文化根脉,又展现出时代魅力。
文艺创作百花齐放,精品佳作不断涌现。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书写时代故事。一批兼具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文艺作品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当代文化天空。从《觉醒年代》《山海情》等电视剧,生动再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与人民奋斗的壮丽篇章,到《只此青绿》《唐宫夜宴》等舞台节目,以创新的艺术形式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流浪地球》开启中国科幻电影新纪元,到众多文学作品斩获国际大奖,中国文艺正以独特的东方审美与深刻的人文内涵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彰显文化自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城乡之间,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成为人们闲暇时光的好去处;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送戏下乡、农村电影放映等活动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生活;数字化技术助力公共文化服务升级,线上展览、云端演出让人们随时随地畅享文化盛宴。文化的阳光普照大地,滋养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催生了数字文化、动漫游戏、网络视听等新兴文化业态。文化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文化产业在满足人民多样化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贡献了力量,在国际文化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肩负着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的光荣使命。要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让古老文明在现代社会延续不朽;要鼓励文艺创新创造,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要持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让我们携手共进,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闪耀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