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读干老师的课例,总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今天晚上读《山居秋暝》的课例,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对《七律•长征》的复习,都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干老师设计的预习作业,无一不是在为课堂服务,也就是说干老师设计的预习作业都是紧紧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设计的,可操作性特别强。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我这次的预习作业,作业提交上后,老师已经给评完了,建议将八条目标整合一下。想了想,八条目标确实太多了,虽然目标设计得比较细,其实识字、写字和词语的积累完全可以综合成为一条目标,这样教学时目标会更加明确、更加清晰。看来,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仍然需要反复的练习,以期能够在教学中目标更明确、更清晰。
其次,从复习《七律•长征》入手,从内容到结构,再到诗歌的对偶,将看似毫无关联的两首诗关联在了一起。从孩子们已经学过的《长征》入手,使孩子们更轻松地理解诗歌的主旨、结构及对对子的知识,这样就为后面《山居秋暝》这首诗的学习作了铺垫。虽然孩子们预习作业中对对子的一道题目全军覆没,可是在干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课堂上能够对出来了,这就说明老师对孩子们的引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再将《山居秋暝》这首诗进行对对子就比较容易了,虽然最后一句仍然有些困难,可是孩子们已经比最初有了很大的进步。
最后,就是对“空”的理解,这里的理解对孩子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我觉得如果单纯地让我来解读文本,我可能也不会想得如此深刻,可是干老师用一幅幅的画面、一个个的问题,引导孩子们一步步的理解“空”的内涵,一步步的理解这是“心”的空,更加理解了诗人“空”的思想境界。
干老师说:“好的语文素养和令人惊奇的思想,都是老师教导出来的,同时也是自己大量阅读积淀出来的。”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好的语文素养,没有令人惊奇的思想,还是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吧,可能是我们的引导不够,多阅读,多思考,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