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去四年级上课,上课的预备铃已经响了,我在电脑上插好了教学U盘,准备转身板书课题。
在我转身的一瞬间,突然发现第2排有个小女孩正在低头看桌洞里一本很薄的课外书(因为她的位置正好是斜对着我,我看得比较清楚)。
我想着今天讲的课是关于问路的话题,新句型有点长,新单词也不少,整体难度比较大,就想着走过去提醒她把课外书收起来。
由于我平时跟学生们走得比较近,经常会开一些玩笑。所以这次我走过去的时候也是开玩笑的说:“你在看什么书呢?这么入迷。”
她却动作飞快地把那个课外书收起来,然后指着一本厚厚的类似“七彩课堂”的参考书(这个参考书还是整整齐齐地压在语文数学书的下面)说:“我在看这个”。
当时我有点懵,我觉得她看课外书的这个举动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她“撒谎”这个行为,让我有点不舒服。
之所以能这么肯定她当时是“撒谎”,因为我俩是斜对着,我看得比较清楚;而且我三两步就走过去了,她肯定没时间把书收起来,还整整齐齐地压在别的书下面。
我当时一心想着她“撒谎”的这个行为不太好,于是就想让她承认一下。没想到她却一口咬定就是看到厚书,还很委屈地哭了。
要是放在以前,我肯定特别生气。但是现在自己岁数大了,觉得孩子说出来的任何话都是有原因的,只是当下我还没找到原因是什么。
所以我利用转身走回讲台写板书的功夫调整了一下情绪,然后就开始上课了。
上课后,小女孩很快就融入了课堂,这个小女孩还是比较喜欢学英语的,平时上英语课一直积极参与互动。
我在讲课的瞬间,脑海里面突然冒出了一个声音:“老师要学会练就平常心,去看待学生的正常错。”
这是我这辈子最尊敬的老领导王宏革老师以前在给我们老师开会的时候,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那一刻,我突然想通了:小女孩刚才“撒谎”并不表明她品格不好,而是因为孩子虽然小,但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也是要面子的。
在当时那种众目睽睽之下,拒不承认是很正常的。想通了以后,我很庆幸自己刚才没有激化这个课前小插曲。
临下课时我布置好作业,然后把小女孩叫到教室外面,面带微笑地小声问她:咱们刚才看的是厚书还是薄书啊?
小女孩很腼腆地说:“我看的是薄书。”说完就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我微笑着回应说:谢谢你的坦诚,这就当是咱俩的小秘密,咱俩谁也不准说出去哦。
小女孩开开心心地点了点头,然后回座位了。
此时此刻写这些文字时,再回想起白天的这一幕,真是感慨万千:我当时生气的那一瞬间还想着课后要不要跟家长“告状”呢?
但是现在不仅不“告状”了,而且孩子的坦诚还给我自己上了一课:教育就是一场修行,每一个学生都是来“渡”老师的。(这也是老领导常挂在嘴边的话,想想真是“年轻不知此中意,读懂已是中年人”)。
目前我的修炼还远远不够,今后还要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