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力量》是第一本让我进入心流状态的非虚构类书籍,我看完发现内容特别棒,这一本书揭发了个人成功、社会进步和商业史上企业发达奇迹的奥秘——答案竟然是正确践行习惯!!!
怎样建立一个新的习惯?《习惯的力量》解释习惯发生的机制:某个行为或者现象的“暗示”,由此引发“惯常行为”,做了之后会带来某种“奖赏”,而能够长期持续是内心最终产生了某种渴求。渴求从哪儿来——个人的驱动力。所以一个好习惯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做到,有些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还是自我驱动力在发挥作用。
为什么星巴克和美国铝业公司在业绩大幅度下滑后可以起死回生,重新创造一个新的商业奇迹?他们是怎么辨别出员工的核心习惯和培训员工自律行为的?就是改变这些细节之处的核心习惯推动了整个企业再次辉煌。
对于社会习惯,改变一个黑人群体的地位和种族隔离虽然历经时间长、任务艰巨,为什么偏偏在那个时候蒙哥马利抵制公交车事件成功做到了?
作者使用一个案例来阐述:自由意志的神经学下,我们是否要为我们的习惯负责?一个梦游症杀死自己的妻子被判无罪,一个赌徒却被告上法庭坐牢。我读到一篇英语原文,选自2002年的《新闻周刊》,主题主要是介绍了美国的赌博问题、赌博对赌徒的危害及其原因。这两者都关于面对“病态赌博”行为我们该如何应对。
众所周知,法律没有规定赌场的员工不能尝试引诱或接触赌场已经知晓或者应该知晓为强迫性赌博者的赌客。目前我们都还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诱惑导致了赌博者的这种强迫性行为。而在什么情况下个人的意愿才有效?
令人担忧的是,社会现在正在用医学方法处理越来越多的行为问题,往往将其定义为“沉溺上瘾症”,比如拖延症、强迫症等,而更为苛刻的前辈则用意志力薄弱来解释。而且在科学或所谓“科学”的推动下,社会正在将从前我们认为的性格缺陷、道德缺失重新归类为类似于身体残疾的“人格障碍”。
要想戒掉一个坏习惯,必须用新的习惯替换旧的习惯。读到这我才意识到,坏习惯难以矫正的原因,修炼习惯真的是一项功课。习惯根本不可能完全戒掉,只能换掉。要戒掉一个习惯,保持“暗示”不变,“奖赏”不变,只是把惯例行为换掉,只要惯例换了,就相当于把习惯改掉了。这就要求你要充分了解自己习惯圈中的“奖赏”是什么,也就是说要弄清楚到底是什么促使你去不断循环这个习惯。
亚里士多德说:不假思索就发生的行为是最真实自我的表现。作为成年人,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有责任,并且综合各种方法觉察和用实际行动改变自己。养成好习惯,学会正确践行习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