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好学生,从小的应试教育让我成为一个勤奋刻苦(死记硬背)的人。
举个例子,高中时数学总是错题,搞不明白,老师讲了原理也似懂非懂,怎么办呢,多做几遍,反复做,久了就练就条件反射啦。
这样的好处是日常分数都比较好看,无外乎就那么几个老师出的题嘛;但是大考,特别是最后的高考,题目一灵活,就只能干瞪眼了。只能心里流泪,多么痛的领悟。
这种习惯形成,特别现在搜索引擎普及,思考更是少,百度一下,结合各方意见,答案就出来了。
阅读书籍,第一反应,这个讲的真好,赶紧拿笔记下来,别忘了。而事实呢,死记硬背就是转身就忘。在社会,没有时间让我们像学校一样一遍一遍复习。
有时领导问针对一项问题的看法,我的答案通常是没有看法,挺好,我照做就行。朋友问我对一个产品的看法,百度呀,遇到意见不一致地,立马就蒙了。
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提不出问题!
可大脑已经被我过去的偷懒养的很懒惰了,如何重新激活呢?
最近读了《学会提问》,让我从中找到了答案。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不能太心急,每天思考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
最简单的步骤――遇到模糊字眼多想一下具体的含义。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广告“***牌催眠药:30分钟见效!”,看到是不是感觉失眠症患者的福音。我们家老人就特别相信这个,买了一堆。
但作为有思考力的人,我们就要立马注意到“见效”这个词很可疑啊!什么算见效,吃完一片立马昏睡到天亮叫做见效,吃完后昏昏欲睡也叫见效,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可能的含义。
而这种模糊字眼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解释,从而每个人的使用感受也不一样,即使无效,也找不出店家的错,因为“见效”含义不同。
同样的,我们经常听朋友夸赞“***真是一个好男人”,到底“好男人”的标准是什么呢,可能你认为是顾家,他认为是赚钱多,还有人认为是听老婆的话……
日常我们可以仔细观察一下身边还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字眼,下意识的分析一下,每天坚持,你的大脑就会逐渐脱离懒惰的。
试一下吧~
我是张严心,今天想到的模糊字眼是同事说公司旁边新开的川菜馆很“地道”,你的呢?欢迎分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