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影是门古老的手艺。与剪纸注重细节的刻画不同,剪影倾向于写意。
《搜神记》上说,晚年失去李夫人的汉武帝坐卧不安。为解相思之苦,急招李少翁作法招魂。
深夜,掌灯烛,设帷幕。李少翁请汉武帝远远坐在帷帐之外。随后,剪出李夫人的样子,投射于帷幕之上。
见佳人栩栩如生,惆怅的汉武帝作歌曰:“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你看,美丽的剪影连传说都带着相思的味道。
据祖父讲,很早以前,农村一些迷信的老人认为,照相机会摄去人的灵魂,还是剪影安全。
老冯就是那个年代的剪影人。四十有七,孤言寡语,右脸有一块巴掌大小的紫色胎记。
这个男人的眼睛特别“毒”,轻轻一扫,你的样子连同你此刻的情绪都会烙在他心里。一手拿剪刀,一手拿黑纸,没几分钟,一张棱角分明的人物剪影完成了。不但眉眼口鼻像,连喜怒哀乐都捕捉得十分到位。
大家都说:“神了!拍照都拍不出这么好的气质。”听听,气质。在农村,除了老冯找不出第二个能叫人这么夸的。
老冯冷锅冷灶冷被窝,无亲无妻又无后。村里老人替他可惜。他把家里整理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儿单身汉的邋遢。这么多年没见他和谁闹过别扭。相反,建屋上梁婚丧嫁娶,谁家有点事情需要帮忙,只要跟他开口,没有一次不照应的。
这样的人,怎么能孤单单一辈子呢?脸上有胎记怕什么呀?嫁人嫁的是人品,又不是样貌。晚上一熄灯一拉铺盖,俊的丑的有什么区别。
于是,说媒的上门了。有的想把能干的寡妇说给老冯;有的想把找上门女婿的残疾姑娘说给老冯;还有的干脆拍着胸脯让老冯跟他去一趟山里,花少少的钱带个黄花闺女回来。
老冯给各路媒人递烟递茶留吃饭,却始终没有给过准话。说媒说多了,他终于吐口:“不找了。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挺好。”
这下大伙看不懂了。这条件难道还想找个漂漂亮亮的田螺姑娘?老冯啊老冯,心凶命穷,不识好歹。渐渐的,大家心淡了。
闲时,老冯爱和代课老师小孟来往。小孟教地理,常说,老冯要是来教书,他得回家种地去。
就拿课外辅导来说吧。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抠,讲着讲着小孟自己都烦了。孩子们更是屁股着火坐不住。
老冯赶上了,讲故事一样掰开了揉碎了慢慢聊。聊完,还要做几个有名的建筑物剪影,像天安门、大雁塔、岳阳楼、孔庙、断桥,可有意思了。孩子们顺顺利利就把功课记熟了。
从那以后他们不再害怕老冯,反而打心眼里佩服。“老冯最棒,最棒老冯”。口碑就这样散出去。
小孟和老冯打趣,没我这个伯乐哪有你这匹千里马?老冯呵呵一笑,和小孟推杯换盏的机会更多了。
酒上了头,说话就没了顾忌。何况朋友间也没必要藏着掖着。小孟问老冯,当真不想成家?不后悔?一个都看不上还是……老冯只能叹气。
他有过爱情。尽管爱情的果子又酸又苦。
年轻时候的老冯,因为胎记经常被人嘲笑,打架是常有的事。受不了各种复杂的怜悯讥刺,他索性做了走村串户的剪影人。
靠手艺吃饭最硬气,做精了就不用再看别人脸色。老冯当时想。
可他到底是自卑的,走路总是含胸驼背,不敢奢望这辈子还能遇到真心相待的知己。
直到碰见小乐。
小乐的眼神很真诚:“心善的人,好看。心不善,才难看呢。大哥哥就是叫人敬重嘛。”
听了这话,老冯昂首挺胸。
犹记当时年纪小,你爱玩闹我爱俏。温度刚刚好,阳光刚刚好,草地和鸟儿的温柔也刚刚好。笑容刚刚好,空气刚刚好,布鞋和裙子的脏污也刚刚好。
每当老冯和小乐把鸡蛋放进食品橱,把蔬果清洗干净搁置在窗前的书桌上,把热气直冒的南瓜从蒸锅里端出来,把食材丢进油锅听霹雳霹雳的声音,把切洋葱辣出来的眼泪抹掉,都会升起一种家的温暖。
清清的水红红的花,小鸭子叼着西边的晚霞。
老冯把一支蝴蝶银钗戴在小乐头上。他告诉小乐,这不是普通的银钗,这是他的家传。
忽闪着大眼睛的小乐回应:大哥哥,咱们就像连在一起的菱角,始终一条心。
手里散漫的老冯开始攒钱,攒得很辛苦。他打算挣够钱马上盖房子,然后风风光光迎娶小乐。
谁能想到,心头的朱砂痣有一天会变成朱砂泪。
那次,小乐眼睛肿得像核桃:“大哥哥,我要走了。”
去哪?老冯抱着小乐,像抱着一件易碎的瓷器。
“我妈要我嫁人。大哥哥,我舍不得你,我不想去啊!”
原来小乐有个傻弟弟。油菜花开的时候,整天拖着鼻涕满大街追鸡撵狗,嘴里浪言浪语不断。
什么方法都用了:杀大黑狗,用狗血淋遍全身;叫黄大仙,家里贴满各种符;庙里求神,喂香灰水;请风水先生,调整祖坟坟头的位置。眼瞅着快十八,还是混混沌沌连人都认不清楚,更别提当家理事。
小乐妈祥林嫂一样逢人念叨:“怎么办啊?香火要是断了,没脸见列祖列宗呐。”说多了,有心人自然上门。
跳大神的三姑跟小乐妈说,她的远亲有一儿一女。儿子要娶媳妇拿不出彩礼钱。那家当妈的也是愁得不行。干脆,两家换亲。小乐嫁给她儿子。她闺女嫁给你儿子。换亲不用出彩礼,不用陪送嫁妆。
小乐妈一合计,这多合算呀,过了这个村难寻这家店,就这么定了。
小乐哭,闹,绝食,寻死,都改变不了小乐妈的主意。小乐妈扑通一下跪在女儿跟前:“丫头,你不出嫁我就出家。”
姻缘本是两家定,岂有儿女自安排。夕阳斜照柳絮红,竟是离人眼中血。
出嫁之日,小乐戴着一朵红花,穿了一身新衣服,夹着一个薄薄的包袱,上了一只小舢板,在锣鼓声中走向未知的命运。
老冯的酒瓶子在家里排成长长的一列。
再相逢是很多年后的庙会。
小乐抱着孩子,站在戏台旁,隔着人群愣愣地看着老冯。脸色蜡黄,人瘦成了纸片。嘴角牵动一下,似笑,又似哭。要不是那支蝴蝶银钗,老冯差点认不出来。
听人说,三姑隐瞒了小乐丈夫有癫痫的事。婚后,男人动不动就发病,牙关紧闭,口吐白沫,浑身抽搐,发出野兽一样低沉的叫声,根本干不了重活。
小乐成了顶梁柱,田里家里一把抓。家贫,重债,多子。生活的艰苦磨灭了原先开朗活泼的少女心性。整个人没有了活气。
老冯想上前打招呼。小乐突然转身淹没在拥挤的人群里,像一滴水融入大海,再也找不回来。
只剩下嘈杂的锣鼓声响在耳边:
你可见那春日柳梢燕飞过?
你可见那冬阳檐下舞双鹊?
你可见那绿水池边鸳鸯卧?
你可见那青山崖前白鹭掠?
是飞鸟它还知不离伴伙,
商郎啊,你怎忍心把妹妹一旦舍割……
听到这里,小孟无言安慰,只能陪着老冯,端起酒杯,一仰脖子,烈酒入喉消愁闷。
“这些年,你是不是一直放不下小乐?”小孟问。
老冯不语,从怀中取出一张女子的剪影,姣姣媚秋月,盈盈绵春柳,梨花一枝春带雨。由于保存的时间太长,纸张有些发脆了。
借了桌上的纸笔,老冯写下四句话:
浮云吹作雪
世味煮成茶
老来多健忘
惟不忘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