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吃是有执念的,自己做的比不了酒店里的山珍海味,家人的一句赞赏,却是所有的力量来源。
最近在看一部日本的晨间剧《多谢款待》,我在想我们家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味道呢?向吃货二号小伙儿询问,人家一边歪着脑袋一边作冥思状,表示没有。当妈的颇失望的点到:那,咖喱是不是呢,你一顿吃两大碗。小伙反应很快:是哦,这个应该算是啊。
嗯,满足了妈妈需要的认同感。
轻轻在笔记本上记下:咖喱鸡肉。
在外这些年,从没有把吃列入仪式感,家乡菜没记住,当地菜不会做,次次要做饭就小红书,下厨房到处找,看看人家吃什么,自己跟着做。唯独一道菜怕是很多湖北人的喜爱:藕汤。小时候的厨房有一个蜂窝煤炉,上面架着一个黝黑看起来很有年份的煨罐,里面一定是排骨藕塘。小时候过年过节才有的菜,我总也做不出小时候喝的味道。打电话给爸爸,他问我:“藕你拍了吗?”。“拍了啊”。“盐要放够,起锅的时候放胡椒粉”我一定都放了,就是味道不一样。是火太大?还是岁月更迭太快?不如,就是现在这个味道,它是我带给小伙儿的味道,又何必纠结呢。
笔记本上又增加了一项:藕汤。
小伙儿爱吃关于面包的一切,汉堡包,三明治尤爱。谁说小孩的味觉不是受了父母的影响呢。我们照着一本美食书,在超市里和淘宝上把三明治需要的材料买齐。
接下来的一周是我们的三明治周。三明治也变成了我们家的味道之一。
周六出门前,小伙儿给我做的三明治,光是看着已经是满满的幸福。吐司用了自己做的巧克力吐司,内里夹了火腿,彩椒,自制的酱料,不要太幸福哦。
继续寻找家的味道,为家人做好吃的,这原本是一直都在做的。从一部日剧里得到的灵感,想要给孩子把家的味道留在孩子的心里,长大以后哪怕是离家千里,心里也有美味可寻,记得回家的路。
小伙第一个三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