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见小丽璇的画我都要感叹一番,安定、不浮躁,散发一股清新自然之气。画室里很多小孩是被父母押着来的,在父母的监视下乖乖服从老师命令。一旦父母临时有事出去,前脚刚走,这群猴孩立刻恨不得把画室闹翻天。只有小丽璇一个人坐在桌角边,安静地画着。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是极喜欢这个小女孩的。可是她的妈妈却说:“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太内向了。”想起小时候家里的大人也常常跟我说:“你不要靠墙走,不要一声不吭,要多交朋友,多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他们为我感到焦虑,想方设法让我外向点。我也开始怀疑自己,这样的我是不是不好。这个社会对内向有偏见。
内向的孩子有时给人害羞,笨拙,甚至无趣,冷漠等印象,他很少主动与别人交往。即使交了朋友,也只有两三个。在没建全三观前,经常被“为什么我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愉快地玩耍”的问题困扰,也容易质疑自身性格是否缺陷而导致自卑。他不善于倾诉,很少寻求外界帮助,问题往往自己解决。严重的会成为孤独患者。
但是,因为他远离人群与嘈杂,喜欢呆在角落或关在自己的房间,所以他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独处时的思考。极富自娱自乐精神,花大把大把的时间在感兴趣的事物上。安静,内省,独立,专注,这些都是内向的孩子极其宝贵的特质,是他的天性。
因此,对于内向的孩子,家长的引导教育极其重要,要让孩子正确认知并勇敢面对自己。内向和外向没有好坏之分,只不过是以不同的性格方式来体验人生而已。做好引导,与其改变他的天性把他扭曲成一个孤独外向者,不如让他从一个内向受害者转变为内向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