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娜子今天送来一瓶黄豆酱,放在了门卫,微信上留言给我,要记得拿。其实,昨天她就微信联系我,让我下班拐个弯儿,去她家带一些吃(细细想来,好久没去了)。只因复学没几日,学校常规工作刚刚稳住,又在紧锣密鼓地安排38个班的衔接性考试及100多人的监考、评卷工作,我早已将黄豆酱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黄豆酱,它装在一个密封透亮的器皿里,仔细看它,原本是个做工精细的茶叶器具。打开盖子,只见里面聚满了黄豆、花生、芝麻,还有红色的辣椒时而点缀其中,如果加上漂亮的包装,真的完全可以超越超市里那些琳琅满目的酱类。拿出筷子试图品尝,才发现里面按得实实的,可见朋友装入豆酱时曾经反复按压,企图多装入一些。夹一颗花生放入口,面中略带一点脆,还裹着一股黄豆的清爽味道,盐的咸味也已浸入它的体内,辣味又刚刚好刺激你的味觉,因有芝麻的存在,嚼完咽下后也是口有余香了。
我能想象出,它的制作需要经历多少道工序:前期黄豆、花生的挑选,沸水的煮食,调料的腌制,豆酱的保存,尤其是豆酱的保存环节更是需要精心与一定的技艺,如若操作不当,豆酱是会坏掉的。可见,在这豆酱制作过程中,朋友付出的不仅仅是购买食材的钱财,还要付诸时间与精力,将饱含真情的豆酱装入一个个瓶子里,再一家家通知品尝,吃着想着,往事浮现,不禁泪眼婆娑了......
我和娜子是初二、初三同学,后来又一起到平顶山求学,虽没有在一所学校,但却让我们初中同学的情谊更加巩固了。她虽大我一岁,但举手投足间的大气风度,却让我远远不及。少女时代的我们,曾经一起谈论爱情,也一起憧憬过未来。毕业工作后,我们相继建成了自己的家庭,她更是在自己的努力奋斗中,生活早已超越小康水准,但只要听闻哪家有个不便,她更是显得义不容辞。
2008年,父亲突发心梗紧急住院,医生通知需要做心脏支架,需要手术费近十万元。那年头基金盛行,我毫无经验,贸然将全部家当投之于基金,哪料大盘大跌,所有基金为之套牢。朋友知道我当时捉襟见肘的境地,打电话反复叮嘱我去她那里拿钱。后来虽未接受她的善意之举,但那温暖的感觉却从未忘记。
生儿育女、调动工作,渐渐让我们有了不同的圈子,但偶有互通电话,这边直言不讳“不行,没时间,改天吧”,那边就不需要任何解释与理由“行,再联系”。虽是多日未曾谋面,但微信上互为鼓励、相互点赞中,我知道彼此心底的那份牵挂与期盼从未离开。
今日这瓶小小的黄豆酱,它因几经制作,味道更加纯正,那份深深的挚友情谊,它更是在历经岁月沧桑中而更加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