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60328-听永澄解读第十二章《辅助阅读》
(一)4个收获
- 1.关于热情靠谱不的拓展。
真正的高手是把无趣的事情在做的过程中变得有趣,而不是拼命的找到自己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这世界上也没有持续有趣的事情。
这个观点听老大讲过,只是遗忘了。产生了新的疑问,那如何找到热情后,用自己的理性把热情转换成相应的步骤、方式方法支撑保障,预判风险,持续跟进自己的反馈呢?直觉我应该做过这样的努力,却没有梳理出来。在感官驱动和理性行动配合之下,环境怎样发挥着作用呢?突然觉得可以从这个角度结合自身的经历做一次分享,帮助自己梳理清楚。
-
2.由无法有效读巨著想到的。
读巨著时,借助其他的书,比如和本书有先后顺序关系的书或本书作者阅读的书,真是一个被忽视掉的笨笨的好法子。期待太高,不会读,认知有问题。
但是令我更受启发的是无法有效阅读巨著的这3个原因,可以延伸很多的学习活动中。反观许多做了三分热情的事,比如一些习惯的养成,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诸多原因中其实有些从这3个方面去觉察:会不会是预设了过高的期待,如高估自身能力,低估了任务的复杂性和难度?会不会不知道去做这些事情具体的方法?或者认知上有问题,比如常举例的目标手段化?
3.界与跨界。
听老大讲到知识的诅咒,使我一激灵。当老大说的要存储多元化思维模型,打通之间关系,不断增进理解力,看到更真实的世界。此处有两处联想:一个是很期待你其实不懂思维模型公司的产品,再者回看自己先抄后超,超这个环节进程缓慢的过程视为正常呀,似乎有了突破口。另一个想到的是,关系中尤其是亲密关系中,需要建立“界”,边界的作用因境而异。
这次老大举例又提到了专家和产品经理思维,总感觉是懵懂状态,遂复习下
- 05次解读:
- 专家是从自己的思路入手:干货多,体验不一定好;
- 产品经理从用户体验入手,干货相对不一定多。
- 本次解读:
- 专家:WHAT\ WHY\ HOW
- 产品经理:WHY\ WHAT\ HOW
- 4.本章学到的外在阅读小建议:
- 使用工具书的必备技能:
- 知道自己要什么;
- 知道去哪里找答案
- 知道一本工具书是怎么组织的
- 确定书的编者、作者知道哪个答案。
- 如何使用字典:
字典是关于字的一本书,而不是关于事的一本书。 - 如何使用导读、摘要类:
除非看完一本书,否则不要看其他人的导读
(二)3个感受:
1.对未来宝宝教育的启发。
看到先读或依赖导读类的伤害,情不自禁想到小学时候学语文的经历,概括中心句,死扣着一个字眼在某句话中的作用。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忽略了对它的一个整体的理解和美感的享受。所以,其他自己带孩子上学的时候呢,能够陪他提前预习,让他独自感受之后再去听老师的解读。2.先自己读再听导读。
自己在参加熊猫学院的活动,3月读了4本书,前面没意识到被牵着走或框住了。当读到《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时候,看到每天推送的卡片,我竟然提出不同看法。这种反差的体验啊!先看导图或摘要一定慎用。3.调整工作中的认知。
刚在机关,满腹抱怨,碎碎的事情很无聊。后来接触到流程化,找到了些趣味。再次呼应,高手是找乐趣。
(三)两个改变:
- 1.面对学习类、理解类的书,阅读时禁忌批判性思维,可能有的观点、工具、知识过时了呢?
- 2.读译著别扭难解时,不妨看看原著。
(四)一个行动:
想清楚自己参加熊猫学院的目的,并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