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本蛮有意思的书《自私的基因》,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观点争论不休。无论善恶,能够在社会上立足,获得物质上的回报以及他人精神上的认可,应该是每个生命个体都希望实现的成就。
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物都是我们自己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成功的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是其无情的自私性,这种基因的自私性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性。然而我们也会看到,基因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滋长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自私的本源来自生命本身,个体的不安全感和存活的需求指导着我们的行为。
既然如此,是不是可以认为自私是天经地义的,每个人只要自私的活着就是最符合天性的呢?当然不是。基因是自私的,但自私的基因为了复制群体扩大,本性上又有利他主义。
动物之所以要聚居在一起,肯定是因为它们的基因从群居生活的交往中得到的好处多,而为之付出的代价少。因此,即使是为了满足自私的基因的需求,在这个高度协同化的人类社会中,我们要想在群体中立足,脱颖而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培养利他之心。
利他之心既然是要与自私的基因相对抗,就不会那么容易培养。我能够想到的是可以如下几个方面。
1.将关注力从自己身上,适当的转移到别人的身上。这里的关注力不仅仅是指给他的朋友圈点赞,更多的是指站在他人的立场看待事情,对他人的强项、弱点和想法有基本的认知和认可。承认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并且可以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是利他之心的基础。
2. 任何时候,只要在最微小处也能想着别人,自然就有善巧智慧的方法给别人欢喜。比如你发现了一种好吃的酸奶,给你的吃货闺蜜带一盒一定会给她一个甜蜜的惊喜;比如你出去旅游到了一个知名球队的所在地,而你的客户是这个球队的粉丝,那么带个球衣给他也一定会让他喜笑颜开。
3. 将交流中的自我表达转化成价值表达。最近我写了一些关于演讲的文章,无论是演讲,写作,还是公司的市场推广和宣传,本质上都是一种与他人交流的方式。我们的表达不能够在交流中打动他人的核心问题就是绝大部分时间我们所做的是自我表达,我是谁,我的优点是什么,我的经历怎么样。我们公司是什么公司,我们的技术有多牛,我们的产品有多出色等等。
但是这种自我表达通常无法打动别人。我们应该做的是把自我表达转化成价值表达。我们的交流对象是谁,他凭什么要跟你交流,他交流完能获得什么?共鸣/经验/新知/解惑/赏心悦目/会心一笑…只有能给对方带来价值的交流才有意义。
人类是承载基因的机器,自私是基因赋予我们的本性,只有人类可能超越本性实现利他之心。而通过利他之心在群体中获得认可,才有可能实现自我的成就。万物恢恢,天道循环,福往者福来。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