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在工作室组织下,我们共读了《家长必修的24堂教育课》。我们利用微信平台每周都会发布共读内容。在跟进学习的过程中自己的想法与书里的理念进行了碰撞,同时也生成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第一周发布的内容是“要培养听话的孩子,更要培养有主见的孩子。”本次学习中的一句话让我深有感触“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心的声音。”书上说,消极被动的人进入社会后,总是认为自己受环境和他人的左右,如果别人不指点,环境不改变自己就只能这样消极被动地生活下去,因为习惯了等待命运的安排或贵人的相助,所以,他们不相信自己能主导推动事情的发展。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会有这样的困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想法,自己对现象的一些看法总是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有时甚至违背了自己原先的想法和立场,更何况是孩子。在这样一个信息肆虐的信息流里,谁又能守住内心的那一份从容与平静。当然,我认为孩子能坚守自己内心正能量的声音尤为重要。我们的身边被各种信息环绕着,看似信息开放,实则在接受信息是受到个方面的限制。相信大家都会发现,如果我们在一个媒体上关注了一个信息,那么,接下来你看到的10条信息最少有6条是同类信息,平台美其名曰:猜你喜欢。久而久之,我们所接受的信息就会片面化,给自己造成一种错觉,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的,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其实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如果孩子关注的是一些正能量的信息还好,那如果是一些消极的呢。就说张家界组团自杀事件吧,那些人是不是也是因为有着相同的关注点、而他们的关注点恰恰是对生活的无奈和无助,从而共同约死,做出这样极端的行为。我们的孩子在接受信息的时候能否坚守自己的本心,不被那些消极的信息所影响。回答显然是不确定的。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关注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首先自己要多关注那些正能量的信息,以身示范,让自己周围充满正能量,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其次,当孩子谈及一些消极的负面信息时,做好孩子的思想疏导,帮助孩子建立鉴别分析信息的能力自信。最后,指导孩子从报纸和书籍中获取科学知识,从生活实践中学会发泄情绪的正确方法。最后我还是要说,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自己内心正确的声音。
读书心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个幸福的童年可以支撑一生的安全感。今天学习第8章,童年早期的心理社会发展。儿童时期一个重要发展就是自我概念的形成...
- 作者:彼得·迈尔斯 作者的母亲(伊莎贝尔·迈尔斯)和祖母(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她们都是非科班出身、靠自学成才...
- 这一季,我感觉更像是金妮带着亚隆走出了低谷,尽管她困难重重,却慢慢生长出自己的力量,对下一步也有更明确的提议。亚隆...
- 作者: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 她们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美国最畅销亲子教育书作者。也是纽约市社会研究新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