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这件事,从进入小学就开始了,学了六年,记忆中小学时期的写作就是每天的流水账记录而已,作文就是一些乏味老调的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自己见识尚浅,说要有多少感悟那也是蹩脚生硬的。那时对于写作,我是自卑的,课本中的文章多美啊,老师说你看这山的景色如何,那水有承载了多少情谊。我低下了头,因为我看不出来,更难有体会,我看到的山只是充满着未知、好奇,我有的只是一种冲动而已,那就是约上三两小伙伴一起到山里去打妖怪、寻宝藏,它是我们的游乐场。我们游玩时不能像一个老者摸着那记忆中的器物,思绪万千那般,我觉得一定是自己的问题,我不适合写作,再后来厌屋及乌,连写字这件事也变成了负担。希望的小火苗一步步走向湮灭,
但都是一个人的狂欢。我把那些想法留在了日记里,而写日记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抒发自己的情绪,其实就是吐槽。将那些思想和情绪上的垃圾,放在大脑以外的载体上,让大脑得以解脱出来处理更加高阶的事情,这是一个漫长的周而复始的循环,多少次觉得自己是在干嘛?回望过去,又开始思考,那无知的无忧真是自己想要追寻的吗?肯定不是,带着对未来的未知,只得硬着头皮把今天的计划完成(我在一段时间以前就把写东西这件事进行了常规化管理,后文补充干货)。这是一个和自己斗争的过程,让我看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很长时间的精心培育,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希望,这个概念此前二十几年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一直以来在大脑里的“希望”都只是一个动词,无比的抽象,只能是用作表达主观感受或者情绪时,那一串众多无意义工具词汇中的一个而已。在自我养成过程中对“希望” 二字理解更加深透,从以前的动词增加了一个维度变成了能看见的名词“希望”,以前听很多人讲“希望”对人生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其实自己都是无感的,或者说没有深入思考和理解!希望是当我们做成一件事之后,对整个过程的整体认知,我们会知道做成一件事本就是不容易的,所以在一开始即使很艰难,但通过对做已完成事情的整体认知,我们就知道希望的小火苗,只要自己呵护,就一定能够做成!稻盛和夫在<<活法>>中就强调念念不忘,必达所想的说法,肯定是他自己经过做成功一件又一件的事情之后,对即将要做的事情是充满希望的!
一段时间这让我从焦虑的阴影中挣扎着爬向那光若隐若现的洞口,紧接着会将自己的思考过程记录下来当真正准备开通微信公众帐号,准备把自己什么时候开始写的?从我知道我恐惧那一刻起,对未知的恐惧,再具体一点就是怕写的不好的时候开始的。
写于2017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