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崂山 | 过年要熬浆糊、糊墙纸、糊纸缸,还贴过门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青岛农村地区过年,除夕一大早都要贴福字、贴对子、贴年画、贴过门贴等。这时,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大都会给大人们帮忙。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熬浆糊

那时还没有胶水,用浆糊都是自己熬的。找一个瓦罐,捏上一小把面粉,倒入水搅拌均匀,置于火炉上或锅灶里,一边熬一边轻轻搅拌,不一会就会成酱状。凉透了就可以用了。如果用量少,用一个勺子,加水把面粉搅拌均匀,然后冲入开水,一边冲一边搅拌即可。

熬浆糊的时候需注意火候。一旦糊了底,浪费面粉不说,粘度也会降低。还要注意搅拌的技巧。要沉下心来,慢慢朝一个方向搅拌,否则粘度也会降低。

我大约六七岁就开始抢着熬浆糊了。妈妈见我喜欢,就教着我熬,只教了一次我就学会了,没有熬失败过。爸爸妈妈逢人就夸,这就更鼓励了我熬浆糊的积极性。

浆糊的用途有很多。除了贴福字、贴对子(即对联)、贴年画,过去还常用它糊墙纸、糊纸箱

糊墙纸,就是把家里卧室的墙面贴上花花绿绿的纸,为了美观,也为了不脱落墙皮。墙纸有各种花色,我记得我家常用绿色花纹。

我三四岁以前,记得家里房间里的墙都是用废报纸糊的。爷爷教我认字,就是从墙上报纸上开始认的。

后来生活慢慢好起来,才开始买墙纸糊。再后来,用白石灰刷墙的上半部分、用油漆刷墙裙成为时尚,才慢慢不贴墙纸了。

贴墙纸剩余的纸张,或者是边角料,就用来糊纸缸、纸笸箩

纸缸、纸笸箩的胚子都是废纸加水经捶打、揉搓成纸浆,然后塑形、风干而成。

然后,将其内外贴上墙纸,煞是好看。过去都用它们盛米面、装衣服、当针线笸箩......用途可广了。

过年的时候,除了贴对联,家家户户还贴过门贴

过门贴,是一种贴在平房门楣上的镂空剪纸,长约20公分、宽约15公分,很薄的纸张。很多种颜色。一开始赶大集时与对联、福字等一并买。后来就有上门推销的了。一买几沓,一沓几十张。除夕那天在门楣上贴成一排,迎风招展。

记得当时过门贴中间部分主图案有铜钱形、鲤鱼跳龙门形、小胖孩形、元宝形、摇钱树形等,寄寓了人们对富裕美好生活的向往。

那些“年”,这些物件,友友们有印象吗?不知现在还有哪些地区仍保留这些“年”的习俗? 

用文字留住年俗,让孩子们分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春节记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
    桃小夭323阅读 1,148评论 2 11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0,615评论 0 11
  • 彩排完,天已黑
    刘凯书法阅读 4,277评论 1 3
  • 没事就多看看书,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没事就多出去旅游,别因为没钱而找借口,因为只要你省吃俭用,来...
    向阳之心阅读 4,820评论 3 11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6,110评论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