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流感的时候,大夫根据我的验血指标判定我中招。原本我还想做进一步的检查,不想那么草率,当大夫拿出了一根长长的检查棉签,我瞬间怂了。
没错,就是怂了。
大夫高深地看了我一眼,很是贴心地看破没说破。而是换了一个话题,从检测费用上找补,我也就是顺着台阶下来,赶紧开药走人。
额……
对以上都是我的脑补,中招是有的,怂也是有的,但是大夫的心理活动是我自己添加的。我真正想说的是,自从看了那根棉签,就对类似的检测有了心理阴影。
特别是今年疫情出现后,每次看到“咽拭子”几个字,我就脑补出那根超长的棉签,并且瞬间感觉嗓子一疼。
在我的认知里,做咽拭子检测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因此也特别敬佩那些做过此类检测的人。
今天下午,由于母亲的检查报告情况不明,需要做进一步检查,办理了住院手续。但目前仍是非常时期,所有住院患者以及陪床家属都需要做核酸检测。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是抗拒的。
为了能更好更方便地照顾母亲,即便是前面有刀山火海,我也得上。
拖着沉重的步伐,我亦步亦趋地来到了检测室。
检测室内冷冷清清的,前面只有一组患者和家属在排队。患者家属说,这种非常时期,若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应该来医院。我此时的精力完全集中在那个摆放着一排小试管的屋子里,那位男家属后面又说了什么,完全没有听到。
不管心里多么不愿意,该来的总会来。
终于轮到我了。
左手拿着身份证,右手拿着打印出来的单号,我走进了检测室的里间,摘下口罩,仰起头,等待审判。
“把头再仰一下。”
根据护士的指令,我机械地抬起头,心中默念“不怕不怕,我不怕不怕啦!”
只见护士熟练地从检测瓶中取出常常的棉签,带着手套的手轻轻托起我的下颌,长长的棉签在我嗓子眼儿处快速旋转,啪,试管被封闭了。
这手速,想必已经测了成千上万人了吧。
站起身,双手接过我的身份证,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谢谢,辛苦了!”
现在的检测结果是不用自己取的,只要没有问题,第二天正常住院陪护就可以了。
晚上我写下了这些文字,记录这一场特殊的旅程。在这场旅程中,我学到了以下几点:
1、我们之所以会恐惧,是因为对陌生事物的不确定性。
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就会拼命脑补,想象各种不好的结果在吓唬自己。事实上,当你躬身入局的时候,就会发现,事情根本不像你想象地那么可怕。
2、没有成百上千次的练习,哪有台上的一分钟。
人们常说,没有寒彻骨,哪来的梅花扑鼻香。做事情也是一样的。
只有不断去练习,不断积累量变,才会有达到质变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