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黄铭峰
今天和同事聊天,我说为什么我们的家长不重视学业规划,难道孩子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发展方向不重要吗?
其实,我觉得家长们进入了一个认识误区。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对学生最重要的是方向,只有方向正确,努力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如果方向错了,越努力越糟糕,花再多的金钱和精力也是适得其反。
好多家长说反正我孩子不错,家里条件也好,船到桥头自然直,专业和方向没有那么重要,实际看来,很多优秀的孩子就耽误在这种意识上面。
孩子本身不错,却考了一个不怎么喜欢的专业,四五年甚至七八年在专业上学习和研究生下来,毕业就转行,然后在一个陌生的专业领域从头摸着石头过河。
这种情况如今可以达到70%左右,可以这么说,这是对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最大的浪费,也是对孩子的教育和未来最不负责任的行为
前段时间我们接纳了一个新同事,年轻小伙子,体育健将,上交大飞行发动机设计专业本硕连读毕业,来我们公司从最基本的金融模式研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好浪费好心疼也只能呵呵了,问他当初怎么选择的专业,爸爸妈妈都是研究院的高工。
不是高级知识分子就一定会教育孩子指导孩子,隔行如隔山。
我们中国教育资源如此紧张,而我们的家长和学生还在无意识地大量浪费教育资源。
如果中国大部分年轻人选错了专业和职业方向,那么他们进入职场后需要兜好几圈才能拨回正确的方向,但是大部分人永远都兜不出来,一生只能做自己不喜欢也不擅长的工作,剩下的就只有挣钱了。
我觉得如果通过学业和职业规划的导入,让哪怕只有10%的学生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从中产生的效益是惊人的,GDP的增速会更高。
这就是挖掘人的潜力,国外很重视规划,把每个人的潜力充分发挥。
而在中国,我只能说思想意识实在是太落后了,而且我们还有大把的人才可以浪费,就继续浪费下去。
这和因为人力紧缺爆发了工业革命一样的道理,中国只要人力不紧缺,就很难发生技术变革,因为守旧是最不需要动脑子的。
西方发达国家的很多大学,在大一大二阶段基本就不分专业,录取后大家统一上课,然后自己凭兴趣报科,大学录取后有很多学校还不一定先去上学,而是可以先花1-2年时间环游世界或者游学各国,甚至参与社会实践,再来确定自己的大学专业再去攻读深造,这样就给自己的专业研究或者从事的方向留足了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
不过上海现在好很多了,比如上大就可以做到大一基本不分科,理工考生入学后,大二开始才自行凭兴趣和能力报科,他们真的是幸福。
西方的大学本科阶段大一和大二就是接受通识教育,大三开始学专业课,大四就到企业实习,边学边工作。大学毕业后直接和企业签订劳务合同。
学业规划在以前国内是没有这个理念的,由国外发达国家引入。
那么像欧美、日本等国家为什么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业规划呢?
那是因为他们社会已经达到了非常富裕的程度。
那由此而带来的一个普遍问题是人口老龄化。
老龄化的问题意味着国家的新生人口比较少,青年人负担重。
为了提高社会运作效率,社会非常重视对孩子能力的开发,包括他未来的学业发展,职业的发展,都有比较前期的规划,尽量减少无用功。
据我所知他们最早在孩子的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进行学业规划和职业发展方面意识的导入了。
等这些孩子到中学的时候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对于未来大学专业选择的方向,了解专业和他将来的职业有什么联系。
从大学毕业之后,他其实已经很明确将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应该是怎么样,应该去从事什么的一个工作。心如明镜,再无彷徨。
所以在国外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理念的导入有助于孩子把自身最擅长、最感兴趣的潜质能和他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高度匹配。
这样社会能更加均衡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
孩子一旦进入职场之后能直接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
当孩子对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目标非常明晰,他就能集中所有精力和时间和金钱去学习与之有关的内容,并向目标靠拢。
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帮助孩子把他的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他将来最擅长,也是最适合他的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
学业规划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明确学习目标、职业发展目标和未来的人生目标。
前阶段有一对夫妻找我咨询,他们孩子小学四年级,马上面临择校的问题。
关于择校问题,我觉得要综合分析。
最主要还是看孩子的综合实力有没有能力考上他们自己理想的学校。
当然这个问题往更深的层次来看已经涉及到学业发展目标性的问题。
家长选择的学校是上海非常好的一所中学。
据我所知,每年考这所学校的孩子非常多。
报考的孩子都非常优秀,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那么,要考上这所学校,你们为孩子做了哪些方面准备?
家长说,他们从幼儿园的时候呢已经开始给孩子在外面补课了。
像语数英这些课程,他们一直都在补。除此之外,还学了很多兴趣课程,像舞蹈、画画等等,一应俱全。
我问,你们到目前为止觉得学成的东西有吗?
他们想了想说好像到目前为止没有一样学成的。
我说这样的话就麻烦了,这种名校对专业证书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而且学校里面的成绩得非常优秀,基本上每个班级也就一两名学生才有机会考上。
你们觉得有没有把握?
他们想想说感觉好像有点困难。但孩子现在已经四年级了,很多东西都没学过,他们知道那个学校是需要一些奥数的证书。
他们就希望能在我这边报上奥数课程,借此突击一下,说不准能考上。
我也安慰家长说,我能理解你们焦急的心情。
毕竟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学校,但是在上海好的教育资源有限,那就意味着大部分学生是没有办法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
但也没有关系,只要学校符合孩子的能力,也是非常好的。
我后来也跟他们说,小升初其实不是最重要的,不要盲目随流,最重要是将来高中怎样考好理想的大学,这点非常关键。
现在你还有时间,应该冷静地想想你孩子将来适合读什么专业,将来准备去做什么事情,哪些事情跟他的兴趣爱好和他的能力相匹配的?
在我看来,孩子的未来发展方向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那么关于这个孩子的案例的问题,我给出了一个建议。
我说,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择校,这并不是重点。
重点在于这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他适合做什么,将来能朝什么方向发展。
这个方向性的问题是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
等这个方向性的问题确定下来之后,我们回过头再来看择校应该怎么去走,应该做哪些方面准备,那就非常清晰。
后来家长还是把他的关注重点放在择校上面,这个事情就不了了之。
总之学业规划的目标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尽量少走弯路,让我们家长尽量用更少的资源达成一个更加理想的目标。
很多人都会觉得对于孩子未来的学习发展方向的选择很浪费时间,宁愿把时间花在学习技巧上面的提升,这其实是舍本逐末了。
所以在我看来,家长如果没有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思考的呢,他的很多选择都是非常盲目的。
被社会舆论盲目引导,包括被周围的人群啊大家都在补课的这种情形所引导,这也是家长焦虑的症结所在。
那我想问问家长,你们回忆一下你们在高中时期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有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是否真正符合自己的能力特长和志趣爱好呢?
你们大学毕业之后选择职业,有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哪些能真正能发挥你的能力特长和兴趣爱好?
很多人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都会比较盲目。
只是考虑进什么级别的大学作为他的首要选择目标,但至于是什么专业,可能大部分都没有仔细去想过,这个专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什么关联?
所以当我们大学毕业之后来选择职业的时候,你会感觉到非常困惑和迷茫的。
很多人会选择职业是否有“前途”,但是否真正符合他个人能力特长和志趣爱好呢,这就另当别论。
这就说明其实我们很多人在学习和直接选择的过程当中,是很盲目的,甚至全凭感觉去选择。
那么这种选择的过程蕴含着很多的风险。
我们继续往下探究,为什么我们社会上那么多人选择学业和职业的过程当中会那么的盲目,那么的随意?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我个人总结下来,那就是我们根本就不了解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将来想要做什么?自己真正想的是什么?我将来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我做哪些方面的事情可以真正把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能体现出来?
而且更糟糕的是我们大人的这种状态会传染给我们的孩子。
连我们大人自己都不知道选择,怎么教育孩子去思考他的人生?只是一味跟风报班,求得心理安慰。
这样孩子根本就不想学,他也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他对什么东西都不感兴趣,对很多东西都无所谓,所以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负担,他们根本就没找到学习的乐趣。
所以我们的孩子现在也很困惑也很迷茫,活得很痛苦。
那从现在开始,我们不能再让孩子步我们的后尘。
我们一定要让孩子从现在开始就去思考他们的人生发展方向。他们将来想做什么事情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对什么东西感兴趣等的这些问题的思考。
我觉得是目前孩子教育重中之重的问题。
那如何去真正的认识自我呢,那就是要非常清晰和客观的评价自己。
评价自己的内容有哪些呢?那就是你有哪些能力和特长,你擅长于什么?你对哪些方面东西感兴趣,你性格当中有哪些优点和弱点。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去挖掘每个人自身的潜力。
因为,如果一个人能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潜能的话,那对于他未来的学业目标和他的职业目标等选择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业规划其实是职业规划的前奏。
那就是当我们在学生时代就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未来的一职业发展目标的时候,就能提前做出很多方面的准备。
学业规划越早做效果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