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正直,从不趋炎附势。新党得势,大力推进青苗法等改革,急功冒进,引发诸多社会问题,苏轼站出来反对;旧党得势,便全盘否定改革,恢复旧制。看到苏轼以前被新党打压,旧党就以为苏轼是自己人,便让他青云直上,哪只苏轼升官后不但不感激涕零,反而站出来批评旧党:“改革虽有弊端,但也有很多益处,不能全盘否定。”所以在宋朝的新旧党之中,他显得如此不合时宜。“新党看他像旧党,旧党看他像新党。”于是,苏轼不断被贬谪流放,从政40年,他竟被贬谪流放了33年。对于自己的“贬官人生”,苏轼在晚年自题画像时自嘲:“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xì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率真,总能在生活中保持童心。贬官黄州时,一日游至龙王山左,到了午餐时间,山间一户农户灶烟袅袅,油炸物的香气飘到林间。东坡嗅到香气才感到口渴腹肌,准备回家,路过农户门前,被一老丈拦住,笑道:“苏学士为何过门不入,想是嫌我家贫/不能待客耶!”“苏某是闲暇无事之人,岂敢无故打扰!”东坡说道。 “能得苏学士到家一坐,是吾家之幸,请,请!”方才坐定,老丈即到内室捧来一壶谷雨茶,一盘黄松饼。苏公也不客气,便边喝、边食、边叫好。并问:“为甚酥?叫何名,怎么制来?
老丈道:“山野人但按家传老法制作,并不问名。学士既说《为甚酥》,就叫《为甚酥》可也。”又一日,老丈復与苏公送饼若干个。恰逢潘生送酒到赤壁。苏与潘生共饮共食,觉得那酒甚淡,笑曰:“此错著水耶!”
因赋诗曰:
野饮花间百物无,杖头惟挂一葫芦
已倾文士错著水,更觅君家为甚酥。
苏轼赤诚,总是赤子之心。他有句名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bei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1100年,宋钦宗继位后,立即废了章惇[dūn],并派人让苏轼返京。朝野上下一致认为苏轼必定朝拜宰相。苏轼才走到洪州,章惇之子便送来书信:“恳求坡老为相之后放过我父子俩”。苏东坡回信说:“轼与丞相定交四十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故无所增损也。”这就是苏东坡的社交哲学:知世故而不世故。章惇以为苏轼会如何,哪知他根本不挂怀。因为怀抱赤子之心,他永远宽恕。
苏轼豁达,总能把“地狱”变成“天堂”。62岁时,苏东坡被贬谪到海南儋州[dān zhōu],当时的海南是彻彻底底的蛮荒之地。“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流放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贬谪至此,就再无处可贬了。但苏东坡硬是把这蛮荒之地过成了“诗和远方”。苏轼初到儋州,原住官舍,后被朝廷得知逐出。所幸当地百姓和一些文人学子对他很友好,帮他修造草屋五间,勉强遮风避雨。苏轼遂把草舍命名为“桄榔ɡuānɡ lánɡ庵”,平日“尽卖酒器,以供衣食”,常常以红薯、紫芋充饥。为了解决衣食之困,他向儋州太守要了一块官地耕种,自食其力。深感食蚝之美,在一封写给苏过的信中,写道“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苏东坡叮嘱其幼子不要让士大da夫知道其食蚝之事,担心众大夫为品鲜蚝美味争着要求贬谪南来。苏东坡苦中作乐的恶搞精神,非常人能及;所以哪怕一生被贬多次,他永远有勇气重新开始。
苏轼有趣,总能发现生活之美。他酿蜜酒,每每流放某地,他便就地取材。自酿美酒,款待朋友。流放密州时,他用土米酿酒;流放黄州时,他用黄豆酿酒。因为酒,他写了无数诗篇,比如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于是,他活成了北宋有名的酿酒师。
苏轼有句名言:“从来佳茗似佳人。”好茶似佳人,所以必须认真对待。他专注烹茶,留下了许多茶道圣经。他与名相司马光的“墨茶之辩”,更是被誉为茶道中的“千古真经”。
于是,他活成了北宋有名的茶艺师。
苏轼被贬黄州,穷得吃不起饭了。但依然穷中作乐,四处寻山玩水。这年暮春四月,日暖风轻,正是出门游玩的最佳时节。苏轼酷爱赤壁,经常到此游玩,风雨苍茫之日则登楼远眺,波平浪静之时则泛舟江中。一天,苏轼又来到赤壁,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长江,想起自己一生坎坷,少年壮志已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著名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于是,他活成了北宋有名的旅游家。
这就是苏轼,如此正直,如此率真,如此赤诚,如此豁达,如此有趣。他拥有的头衔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他是真的把生活过成了“诗和远方”的人,也是真正的英雄主义——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人生最重要的,是拥有制造快乐的能力。放下过去,面对现实和享受当下。而在这三方面,苏东坡都深谙其道,所以他活成了最懂生活的人,是一位值得我们终身学习的伟大生活家。苏东坡之于我们的意义,是他对生命经验深度和广度的开拓,是他对日常生活永不衰减的热情和想象力。人生缘何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