姹紫嫣红的炎炎夏日,在很多人眼中比不上秋天的璀璨微凉;一千万钱的诱惑,在有些人眼中如沙中砾,如海中波转,丝毫荡不起涟漪。
你见过人生的圣美的时刻吗?或静谧安然;或刺烈盛放;或冰冷鞘崛;或萧杀竣戾……
美则美斯,万物都有自己的选择,都在找寻自己最欣赏的方式生存,都在用一种姿态磅礴触目,刺杀平庸的厚壁,抵挡傲然的风霜。
秋天,在额济纳的秋天,胡杨,一种第三世纪残余的古老树种,6000多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如此漫长的岁月中它用坚守和执着,变成了戈壁荒漠的魂魄。有谁,还能如它一般,用佶倔奇异的树根,苍凉竞秀的树干,朝阳圣洁、月如诗般的叶子,走过漫长的已知已感,通往希冀和未知和旅途。别的丛木发芽递蕊的时候,它枯死般的灰凉;别的树木凋零成泥,叶离枝干之时,它选择秋意在千里江山寒色远的地方,尽情蓬勃释放,迸发叶脉的深情,冉起对生命全部的融入和敬意。你若问它:“生你之前你是谁,你死之后谁是你?”,它必回你“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东方哲学,里面有数千万年的岁月里,那孤独而坚毅,不盲从不屈服的身姿和智慧。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当你在寒夜守着暖炉,探寻生之美好的时候,突然听到雪压竹枝的裂断声的时候,灵魂又会缔结一次洗礼,当下如此静默的聆听和冥想,神游八方,也能感知运行在宇宙四方的天道,用朴素的点醒,让我们领悟到生的真谛,不外乎去体会到“爱”和“自由”。这份真谛,如同“春水渡旁渡,夕阳上外山”的深层风景,如同“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美感和诗意,也裹挟胡杨的持重和崇高,领略一次,便可让精神世界脱贫,让灵魂骨干解脱。
这份体悟,必是静美安详,必是不染尘杂的心智顿开,——“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所谓“即心即佛”、“自心是佛”,禅就是悟入人生世界本体,“还人生本来面目”,透拖圆通彻根本的返乡,是回归自己,达到内心晴朗的一份豁达和简朴智慧。
返乡的路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看到自己,才能少些迷茫和困苦,才会寻求哲学层面的释然,求得心灵的拯救和安慰。
《诗经·大雅·烝民》中说“天生烝民,有物有则”。烝也是蒸,熏蒸而下气蒸上,上体降下,万物自生其中,有物有则才构成世界。“则”是每一物生存准则,也是此物与他物区分的标准。最原初的心,如何找寻,凄寒而孤寂,但散发着迷力。正如《楚辞·九章·悲回风》中说:“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眇眇”是空旷境地之中显天地高远,默默伴着寂无人声。《孟子·告子上》提出四心,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有所设定,有善的指引,更加容易认清自己,“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仁义礼智,先为“人生于天地间”的最佳方式和状态,已成为我们国家政治哲学思想的精髓。
唐代韦应物《幽情》有云:“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挣脱外物,聆听万物之境与静,方能看到己心,透悟那“青山原不动,浮云任去来。”
日出于东,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此刻你就是静,就是暖,就是反观万物的万物,就是天地之大美的崇高,就是你与天地一起存在的观照,就是全部的幸福。
终归,你看到了爱、自由和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