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策略。低等生物通过大量繁殖,利用种群数量来获得生存的机会。高等生物不使用大量繁殖后代的方法,而使用增强后代的生存能力来获得生存机会的策略。高等生物中的哺乳动物一方面通过基因的遗传传递那些远古祖先掌握了的生存技能,还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掌握那些还没有来得及写入基因的生存技能。
小狗小猫一定要跟着爸爸妈妈学习辨认猎物和捕猎的技能,学习辨认敌人和躲避或战胜敌人的技能……,没有从长辈那里学习过的小狗小猫在自然环境下是生存不下去的。
这个道理放在人类这里也是同样的,有很多远古进化中形成的技能早已内置在人类的基因之中,这一部分不用学习。但还有很多技能和知识需要通过学习获得,这些需要学习的知识记录在外置存储设备和长辈的记忆之中。外置存储工具包括文字、图形、乐谱等等,这类知识可以通过视觉主动获取,也可以通过教师的教授活动被动获取。内置在长辈记忆中的知识主要通过口传心授和潜移默化的行为影响来传播。
这些知识是人类经过了数百万年进化过程,通过不断试错,在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中学到的必要知识,能够流传下来传授给后代的都是经过了巨量筛选确定对人类生存有益的。下一代最聪明和最理智的做法是保持开放的心态,如饥似渴地接受和学习所有前人的经验和知识,最大化地获取生存技能。完全没有必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慢慢摸索,在不断试错中学习有利于自己生存的知识和技能。何况人类千万年来积累下来的有用知识,任何一个后代凭借短暂的生命都绝对不可能通过探索和试错就可以获得。
可是为什么人类会被遗传一个叫做“逆反”的行为呢?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可以归结为自控能力不够;知道该做什么而不做可以用懒惰解释。那“逆反”该如何解释呢?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古训不断响起,可人类的后代就是不信这个邪,就是不听长辈的教导,不愿遵从长辈的要求,非得自己去探索,寻找生存规律,直到碰得头破血流之后才能幡然醒悟——要是小时候好好学习,现在的生活就不至于如此不自由;要是早一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现在就不会被疾病夺去健康……。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可是当初为什么就那么逆反,不愿意听从长辈的教诲呢?人类遗传下来的行为一定有其合理的意义,那么逆反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逆反一定要设定在恰好需要大量学习前人知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青春期呢?
逆反的一个积极意义是形成独立人格和自我认同,挑战权威是宣示个体主权的有效手段。可为什么要在羽翼未丰,实际上并没有掌握能够在竞争链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年龄就跳出来宣示个体的存在感呢?孩子们完全可以默默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锻炼体魄,等到自己足够强大,能够很好地独立生存之后,再宣示自己的独立性啊!是不是在青春期这个窗口,获取独立人格的重要性远远大于获取知识,所以人类才在这个时候选择了宁愿放弃从长辈那里学习生存知识的机会,也要抓紧时间让自己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
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就不应该后悔啊!可是无数人会在若干年后感慨:如果当年听从长辈的教诲,好好学习,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就好了”!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人类能够吃饱肚子,远离人类之间的战争的历史其实还非常短暂。从基因传递的角度看,尽快成长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然后将基因遗传下去的必要性远远大于通过学习知识,增强自己的个体生存能力和生存质量!事实上,人类平均寿命超过30岁也才是最近几十年的事,遗传的本能中根本来不及出现针对寿命延长,生育和遗传的使命完成以后,剩余的生命该如何获得更高质量的选项。
所以无数的家长无奈地看着在青春期逆反的孩子,内心无比痛苦,可是又无能为力,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重复自己的错误。虽然知道孩子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会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听长辈的劝告,可是当下这个关键节点上,家长依然只能用悲伤的眼神看着孩子,一步步错过未来可能更加美好的生存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