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于大学时,有所闻,甚是羡之。今至此,时值五月,天气佳。蓝天白云,一片艳阳。此乃清幽之地,于绿树丛中。正门题“杜甫草堂”。 乃入,甚大。古树参天,行于幽径,清风徐来。然闻琴声,悦耳!大喜,寻之,未果。叹曰:只闻其音,未见其人!憾事!时日,余思之,诗圣之穷,惊人也;小儿无食而死,怎有此大园?甚急,欲往草堂,遂寻短道往之。自嘲,笑余之世俗,是何心态,自问?至草堂,较今,果陋室。然不及吾爷之陋。莫不是原屋?自责,尔何思,怎可愿之更陋?自解,尊史,书所写也! 与众人坐于庭内,观景。此甚似吾爷辈屋,乃遐思,时逢雨天,漏雨,用盆接之;然民风淳朴,甚是幽静,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之感。 行于长廊,观诗圣之诗,惊之!叹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身处陋室,然心怀天下!嗟乎!古之才学者命多舛也!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