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分享了一本书《过去的痛》,是一本关于走出痛苦、面对痛苦的书。书的作者,是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梅萨藤,这本书,是她在66岁那年写下的日记。
那一年,萨藤经历了三件无比痛苦的事情。
第一件,是与她相伴了35年的同性伴侣朱迪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萨藤不得不与她分离;
第二件,是萨藤自己深陷抑郁症的泥潭;
第三件,是萨藤患了乳癌,需要在这一年接受乳房切除手术。
这每一件单独压在一个人身上,都会是沉重的打击,何况三件一起来呢。在被击倒、挣扎、崩溃过之后,萨藤选择了用写日记的方式,观察自己、观察生活、观察痛苦,以及反复练习--接纳、接纳、接纳。
这位66岁的女性平缓地书写自己地日常生活,而痛苦好像涓涓细流流淌于生活当中,平静,隐忍,心痛,但又充满力量。
(这是今天早上谷声熊分享的,谢谢让我遇见这位老人和这本书。)
日记我还未读完,只读过几篇。但这位老人的睿智及文字的力量,我已然感到。
相比与她所经受的这三件痛苦,我目前所遇到的让自己心情郁闷烦恼的更似是小儿科般的无痛呻吟。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在别人的境遇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在别人的痛苦中疗愈自己所受的伤。
当我们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的时候,自身的伤痛,感受就会被无限的放大,自我营造的悲伤、难过,郁闷、不被人理解就如空气般充满我们所处的空间。我们很容易就被这样的氛围所窒息,我们需要做的解救自己的办法,就是走出去,走到外边的世界里去,只有在更宽广、空旷的空间里,我们才能得救。
当我们走出去,路过别人的世界,看到别人的伤痛,才会发现,原来这个世上没有人会不受伤害,不曾难过。这是身为人的宿命。
当我们无法选择的被降生在这个世界上,在不得不一步步走向尽头既是死亡的终点的路上,我们无法避免的会遭遇伤心、难过、失去、悲痛,但我们也会有其他的收获,会有开心、兴奋、快乐、幸福。我们要尝遍人世间所有的情感组合,因为我们来这人世的目的就是经历。所以,我们要学着去接纳,允许一切好的或者是不好的事情发生。我们可以赋予自己或喜或悲的权利,因为情绪的变化也是我们丰富经历的一种表现形式。
所以,痛不可怕,让自己学会去面对痛,去品尝痛,然后在每一次痛过之后,获得成长。